返回

第35章 各怀鬼胎的诸侯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章 各怀鬼胎的诸侯国 (第2/3页)

需要寻求结盟,而现在大家都相处得很融洽,还需要结什么盟呢?”

    虽是说得很谦虚,也很和谐。但真实的意思确是再明确不过:那就是你晋国想要会盟,不外乎就是为了彰显你晋国的霸主地位,老子就偏不去,就偏不承认,你晋国又能怎么滴?!

    于是,羊舌肸在得到晋侯的指示后,便是亲自出使了一趟齐国。

    按理,面对这样强势的国君,若是换作其他使节,估计也是拿捏不下来的。

    可羊舌肸毕竟是羊舌肸,哪里能让你齐侯这般嚣张?

    于是,他就给齐侯生动而又细致的上了一课:

    (以下内容为古文直译,因此难免有些拗口,为真实还原春秋时期的辩论术,故作者这里只尝试直译,不做过多改动。各位看客如有不适,还请见谅)

    “话说,如果有了实力后因懈怠而忘记了职责,那么就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了。而如果知道了职责却失掉恭敬,那么虽然能正常工作,但也会因怨气太重而失去上下的秩序。如果有了礼仪恭敬却缺乏威信,那么虽有了明面上的尊卑秩序但也不能顺利把事情推进下去。如果有了威信却又无法昭示众人,那么虽可以强制推行却也没办法做到令人明白信服。一旦不能令人明白信服而失去了做事之人的拥护,那么各种事情就都不会有结果,这些可都是国家会倾覆原由。”

    “再说了,周礼的典章就有规定,各诸侯每年要派使节来宗主国一次,三年君侯就该来朝见一次,六年则集会一次,十二年盟会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各诸侯明白自己的职责,需按照等级修明礼仪,然后向其他诸侯昭示威严,向神明昭告信义,自古便是如此的。”

    “而今我晋国已经依照礼仪主持盟会,所有事都准备好了,就等君侯前来与会,君侯却非要说‘结盟有什么用’这种鬼话。还是请君侯再仔仔细细的思考一番,想清楚了再说话吧…”

    伟光正的羊舌肸可堪称是外交辞令之典范,即便是后来的蔺相如在他面前,大概也都只有给他提鞋的份。

    然而,羊舌肸的这一番话,听着好像都是在讲大道理。其实,这背后都充斥着满满的威胁之意。

    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们晋国是如今的宗主国,你们齐国如果不来,就是不守规矩。对于不守规矩的诸侯国,当年周王室是怎么个态度,我们现在便也是什么态度。

    要知道而今的晋国早已不复当年霸主之实力,而齐国当年好歹也是当过大家长的!论底子,论实力真跟你硬刚起来,你晋国可未必能讨得到便宜。

    可羊舌肸仍旧敢用如此锋利且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话来“威胁”齐侯,可想而此此人的胆魄与勇气。而同时,这又都是周礼给予他的底气。

    而齐侯一听羊舌肸说得如此严厉,更没有半分回旋的余地,当即也是害怕了起来。

    俗话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晋国尽管不复当年霸主之势,可那也不是齐国能够小觑的。若万一真的因此大打出手,却又是何必呢?而且,说到底毕竟也是自己理亏。

    对于这一点,齐侯心里自然明白。所以面对羊舌肸的咄咄逼人,齐侯最终还是认怂了,便只派人是答复道:

    “小国有权发表意见,大国有权进行决策,怎么敢不听从呢?寡人知道了,保证恭恭敬敬前往,听从晋侯的命令。”

    故此,最终天下诸侯之中,除了秦,楚,吴三国外,其他诸侯国几乎都到了。

    楚国,这次平丘之会,名义上便是为了商议如何制裁楚国的,楚国不来那是自然的。

    秦国不想来,那是因为秦国自穆公以来,一直奉行的便是“联楚制晋”的策略,与晋国的小摩擦也是从来没断过,关系自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