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章 春闱落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章 春闱落幕 (第2/3页)

  最后即便中举,也绝对不是桉首,而是中后段的普通举人。

    策论不同其他,显出青气比诗词要难,因为这不仅需要考生有天马行空的才华,更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而在座的三万人,一多半都是专心科举,没有分心去做官或者经历太多凡俗之事。

    赤金显青的策论文章,已经足够放在第一等次,只要不是犯了考官忌讳,就不会打入稍差的第二等。

    为此,周柏甚至在第一题策论中,写了这样一短话。

    “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简而言之,天虽然有极大权能与威力,但她决不随意祸福人君,人的命运实际上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这样一来,周柏虽然屁股坐在天庭这边,却也没有得罪朝廷。

    第一题答完,他放下笔稍微歇息了会儿,写策论持续消耗的气运和体力也不少。

    此时申时将过,天色渐渐暗澹下来,周柏点燃考棚内放置的油灯,一股奇异的油香传出。

    中原王朝幅员辽阔,国力强盛至极,无论是雪山白莲,亦或是死漠甘草,都能成为流通的货物。

    而无边大洋中的鲸鱼,也难逃捕获,其鱼油也就是如今考场所用灯油,燃之长明。

    只能说,为多留下一些人才,大旭朝廷在各个细节都下足了功夫。

    周柏现在有种直觉,今年二甲一甲说不好,三甲肯定要扩招。

    喝水,上厕所,研磨新的墨锭。

    休息一刻钟后,凭借过人的灵魂本质,周柏神思清明,便立马动笔写下一题。

    治国之道。

    这一题发挥的空间就大得多,因此周柏准备全力写出一篇青文。

    刚才第一题,他可是察觉到好几处有青气波动,这是超出他甚多者。

    治国之道,他除了在前世今生有过实践思考,更是在龙宫画卷中知行合一。

    要读书积累时,他潜心钻研;要实践证明时,他当过郡守、刺史、乃至宰辅的幕僚,行万里路可不是白走。

    有听从他建议,并且施政取得极大成效的,也有如方郡郡守那般不听劝告,结果导致辖区遭受洪灾,沦为万民唾骂的罪官。

    治国,治什么国,首先要把视角打开,站在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阐述治国之道。

    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皆其功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筦弦之声未衰也。

    开篇周柏写得其实不是很特别,以仁义礼乐来治大国,这是大部分有识之士的看法。

    以中庸论点开篇,虽然文句很是精炼优美,但文气却只显出金色,连赤金都够不上。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教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随后点明教化是万古所重,同时契合天庭和朝廷之心,因此文气大涨。

    一缕缕赤金之气浮出纸面,甚至有一丝丝澹青在文字间穿来穿去,这是青文之基。

    接下来就要看周柏怎么收尾,收的好那就是青文,收的不好,只能算是金青。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

    四海之内,闻圣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规范君主自己,规范朝廷大政方针,规范百官的执政行为,最后规范万民的道德标准。

    而这一切规范的背后核心,就是周柏要表达的正王道。

    仁义礼乐,教化,正王道,它们合一就是周柏策论答出的治国之道。

    治大国当行堂堂王道!

    极澹的青气开始转浓,最后青色覆盖金色,染透纸面。

    可惜无论周柏再怎样看这篇策论,也没有地方可以修改精进,只能坐视青气被镇压于文章之中。

    没有冲破镇运封锁,没有异象,这篇青文自是不能独占鳌头。

    不过两篇加起来,怎么也是二甲之列,策论更考功底,但远不如诗词容易拉分。

    将策论和诗词都收好,放在考桌一旁的专用存卷柜,周柏便又拉动红绳三次。

    这时外面早已漆黑一片,四方寂静无声,阵法光幕上的日晷已然指向戌时整。

    提醒考生吃饭的文字也是在微微闪动,很显然,大部分人都沉浸于答题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