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杨地主让清北莫要走科举之路 (第2/3页)
孙山深入浅出地想了一会儿,其实杨地主的做法是最保守,也是最保险的。只要不战乱,不得罪贵人,守着田地房子铺子收租子过日子,最美滋滋。
杨清北低下头,抹了抹眼睛,假装坚强地说:“我阿爹说了,他现在会赚多些钱回来,买多些地,将来就能分多些给我和我哥,让我们两个衣食无忧。
我阿爹叫我不要想太多。黄阳县多年不见一个秀才,我是没机会的,他不想白白浪费银子。”
孙山听到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黄阳县的教育资源的确让人绝望,杨地主有这个想法很正常。
安慰地说:“清北,你阿爹说得对,科考真得太难了,前期需要付出得太多了。”
杨清北抬头,看着孙山,认真地说:“我阿爹问我为什么忽然要走科举之路,我把你要考秀才的事说了出来。
我阿爹说,你很有可能考上,因为你有何家人的帮助。他说我不一样,除了能付束脩读书,什么都没有。我跟你不一样。我阿爹叫我要看清楚自己的条件,莫要做些出格的事。”
孙山无比难受,劝慰道:“清北,你阿爹这么想是有他的道理的,既然他不赞同,你就不要走这条路。但读书这事,还是不要放弃。我们读书是使自己长见识,所以就算你长大了,也要继续看书。
有句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就算不科考,也一样读书。”
杨清北点头应了一声,不再说话了。至于想什么,孙山不知道。
这种感觉非常难受,就像你的同学因为家穷,没钱读书,成绩再好,也早早辍学去打工。
听到后,难免唏嘘。
最有机会走科举之路的杨清北都没办法走科举之路,整个郑氏学堂孙山是第一个要走科举之路的。
郑夫子特别的重视,对孙山的课业更加看重。
先把一天的教学工作完成后,郑夫子还会抽时间出来给孙山开小灶。把他知道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说出来,重点拓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