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五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六十五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1/3页)

    光武年之前,独尊儒术。

    无论官、吏,都被儒生所把持。

    在这种时代,如果想要施行儒家经术中的“德政”,照理说就该把朝政委托于儒生。

    到了光武帝一朝,虽儒道大兴,然官场风气却为之一变。

    一招“退功臣而进文吏”,名义上提拔了大量底层文士,世人却不知这些文吏之中儒生的占比却并不高

    这些做事的文吏,擅长的是“刑理”、“法令”,而非儒家经术,以“经验”,而非“经典”治理政事。

    这从根本上上回归到了西汉时“霸王道杂之”的状态。

    也正因为这样,在东汉初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人皆推崇儒家经术。

    但到了具体细务上的吏员与吏治问题上,却形成了说的与做的并不一样的奇妙画面。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做法开始大行其道。

    理想主义者高高在上,务实主义者鞠躬而下,形成了一种十分和谐的政治图卷。

    然而好景不长!

    当顶层文士居庙堂日久,形成的世家集团逐渐下沉,又与日益形成的土地兼并集团合流,事情就变质了。

    到最后。

    灵帝“卖官鬻爵”这一重大举措为原本的善政送上致命一击,废史立牧又彻底在野心家的心火上浇了把油……

    在这之前。

    儒生与吏员还是两个泾渭分明、互不对付的群体。

    儒生重文化学术,吏员重为政举措,因此经术与政治也是泾渭分明的。

    在这之后。

    经术开始大举向政治进攻,儒生也开始了对吏员的渗透。

    直到现在,吏员内部山头林立,各有挂靠、各自统属。

    以至某个山头一声令下……不,只需使个眼色,便可令高居九卿的朝堂一部在形式上彻底瘫痪。

    御史失权,没有绩效考核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

    ……

    “哦?这倒是有趣。”

    刘辩捧着卢植亲自呈上来的奏章,将洋洋洒洒数千字细细读了两遍,这才放下。

    他知道“逼宫”这一招会来,却只没想到来的如此之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