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2/3页)

 迦旃延尊者就说,过去生我曾经做一个小沙弥,我做小沙弥的时候,我在僧团是做什么事呢?做清洁的工作,打扫大殿、打扫寮房,洗洗厕所,专门做这工作。有一天我在打扫的过程当中,一个乞丐来向我乞食,小沙弥说,这个东西是来自信施的供养,你要吃这碗饭,就要跟我一起工作,你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我就把我的饭分一半给你。乞丐说,好!那么从今以后,乞丐每天来跟小沙弥一起工作,打扫大殿、打扫厕所,这个沙弥就把他这部分的饮食分一半给乞丐。迦旃延尊者说那个时候你就是那个乞丐,因为在僧团当中做清洁工作,所以你有福报做国王,有清洁的因缘所以身相庄严。

    娑婆罗那国王一听,我过去一生只是在三宝境界里面扫地,就做国王就这么庄严。如果我今天能够尽形寿的皈依三宝修学佛法,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功德境界?他就生起信心了。国家让给他弟弟,就跟迦旃延尊者出家去了。跟迦旃延尊者出家以后,迦旃延尊者就想:你是这个国家的国王,你在这个地方托钵,大家都把好东西给你,你得到那么多恭敬,你没办法修行,就把娑婆罗国王带到隔壁的国家,到阿盘帝国去修行。当然修行是在山中修行,跟迦旃延尊者住山洞修四念处,有一天迦旃延尊者刚好出去外面去说法,就留娑婆罗那国王,这个修行者在山洞里面修行。

    这一天刚好阿盘帝国的国王带着宫女到郊外来游玩,国王当然是一个放逸的境界,到处唱歌、跳舞、喝酒、吃肉,累了以后国王就睡觉,宫女就到处跑了。看到一个山洞一个修行人长得很庄严,就跟他东问西问。国王醒过来以后去找这个宫女就找到这个山洞,就看到了娑婆罗那国王,国王当然就产生嫉妒生起嗔心。就问这个修行者说你得到四果没有?他说我没有得到四果,三果、二果、一果都没有,那么你得到四禅否?也没有,三禅、二禅、初禅都没有,这个国王就很生气,你连初禅都没有,你没有离欲,你没有离欲你怎么能够调戏我的宫女呢?就叫侍卫去打娑婆罗那国王,看注解上说打得很严重,整个人昏睡过去了。

    昏睡过去以后,一直到黄昏的时候,迦旃延尊者回来以后,才用这个水把他泼醒,才醒过来,醒过来以后伤痛非常严重。当然娑婆罗那国王没有离欲,他就生起很坚定的嗔心。他就跟他师父说,师父,我在山洞里面没有去招惹这个国王,这个国王就莫名其妙打我,我一定要去报仇,我要回去向我弟弟借军队,把阿盘帝国消灭,把国王抓到惩罚这个国王。迦旃延尊者说不要这样做,你这样子做就造成杀业,会有痛苦的果报出现。娑婆罗那国王说,师父,我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固,不能改变,不能再改变,这件事一定要做。那么迦旃延尊者说这样子好了,要做也是可以的。也是可以但是天也黑了,你也不急着这一天,你明天早上再走好了,就在这个山洞里面睡一个晚上。

    迦旃延尊者是阿罗汉,他就会给他一些梦境,给他一点消息,娑婆罗那国王在当天晚上做梦的时候,他就梦到他回到他的国家,向他弟弟借军队,浩浩荡荡兴师问罪打阿盘帝国。刚开始是气势很旺还打胜了,到最后因为他太骄傲了,后来就被阿盘帝国全力反攻,反而是打败了,打败以后娑婆罗那国王就被抓住了。阿盘帝国国王就说这一次的战争完全是你引起的,死了这么多的人你要负完全责任,就送到这个断头台准备砍头。等到刽子手要砍头的时候,娑婆罗国王产生一个非常坚定的追悔之心,师父啊,赶快救我!就醒过来,醒过来是一场梦,当然在梦境当中,他想要报仇的恶念也消失了。后来这个时候迦旃延尊者为他讲四圣谛法,苦、集、灭、道四种因缘,他证得初果,当下证得初果。

    这是窥基大师《唯识二十颂》的注解讲到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去了解,就是娑婆罗那国王刚开始起的一个邪恶的作意,一念之间,所以说,你看他这个恶念没有消灭,他要真的去打仗,他来生肯定到三恶道,可能再受刀山油锅的果报。但这个恶念能够破坏以后,证得初果。你说这个生命是不是在一念之间呢?

    关键点就是你恶念起的时候,你这个恶念怎么破坏它?——就是忆念力。当然我们刚开始先不要接触染污的环境,这个很重要,持戒,持戒就是先远离恶因缘,那么进一步就修止观了,你一定要有这些佛法的道理,来疏导你的恶念,来消灭你的恶念。你恶念消灭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会变化:

    所以生命是由心识所主导。问题是你这个心识是不是有抗拒恶法的力量——这就是个关键点!

    我们不能够说心中不起恶念的,这做不到的,凡夫哪有不起恶念?所以印光大师说凡夫之人一定会起恶念,要重要的是要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当然这个心常觉照就是你要忆念三宝,或者念佛、或者念法、或者念僧,用忆念力来转变你的作意。

    好,那么我们回到讲义第八面。第八面讲到第八识的心所是有五个:触、作意、受、想、思,或者是:作意、触、受、想、思。两种的差别。看第八段,相应唯捨受,什么叫捨受?

    八、云“唯捨受”者。“受”有三种,谓苦乐捨。今第八识行相极不可知,不能分别苦乐,故唯与捨受相应也。

    第八识它能够把业力转成果报,那么当然它把业力转成果报以后会把它执受,它在执受的时候是用什么感受?它产生什么感受呢?只有捨受,第八识变现刀山油锅,它也是不苦不乐。第八识变现人天的安乐果报,它也是不苦不乐,它完全没有任何苦乐的感受,完全只有捨受,不像前六意识有粗重的乐受跟苦受,这个是讲到它的一个果报的受用情况。

    九、云是“无覆无记”者。性有三种,能为此世他世顺益,名为善性;能为此世他世违损,名不善性,亦名恶性;于善不善损益义中不可记别,名为无记。就无记性,復分为二,若与染污相应名为有覆无记;若无染污,其性白净,名为无覆无记,今第八识是善恶所招苦乐之果,体非善恶;又不与根随烦恼相应,故是无覆无记也。

    这个地方是讲三性门,第八识生起了别的时候,前面是讲果报受用,这是讲因地的造作。第八识在所缘的境界根身器界种子的时候,它是造善或者造恶?它完全是无记,而且无记当中它是无覆无记,第七意识我们后面会讲到,第二能变讲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也是无记的,但它是有覆无记,覆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覆盖义:它覆盖我空的真如理,就是说它会产生我执,虽然无记,但是会执着有一个我,覆盖真如理。

    第二个、障碍义:它障碍你修学圣道,你要持戒你要修定你要修慧,它会排斥你,叫做覆。这个覆有覆盖义跟障碍义。

    第八识完全没有覆盖,也不排斥。你第六意识造善,它也不参与,它也没有意见,你第六意识造恶它也没有这个意见,它也不障碍,它也不帮助你,就是这样子,它完全是无覆无记。

    我们众生的本性,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性是善是恶?中国的这些圣贤有很多的辩论,中国的圣贤有两大的思想,孟子主张性善,旬子主张性恶。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邪恶是后来才有的。怎么知道?孟子说,你看到一个小孩子掉到水沟里面去,你那个时候并没有跟他有利害关系,你第一个就生起慈悲心,可见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个时候你那个是最初的第一念而已。旬子否定,说人之初性本恶,怎么知道?其实说你想想看,一般人要造恶很容易,因为放逸很简单,你要一个人修善他很困难,他要在不断的思惟业果的道理,勉勉强强去造善,所以造恶很容易造善很困难,可见人的本性是恶。

    我们佛弟子对人的本性是什么看法?

    从唯识的角度,人之初性本无记。

    非善非恶,因为它无记,所以它还可以造善,也可以造恶。不过这个地方人本性我们不是讲唯识性,从人的作用、从相用上来说,如果你回归到本性,当然是清净的,善也不可得,恶也不可得,无记也不可得。就是说从我们心识的相用上来说,当我们把生命回归到最初圆点的时候,回到阿赖耶识的时候,是无记的。那么这个善恶都是后来的熏习所累积的一种功能。所谓是无覆无记,是这个意思,这是讲到第八识的本性。看第十段,触等亦如是,触等指的是五徧行心所了,它也是一样。我们把它顺一顺,这个地方很容易了解,

    十、云“触等亦如是”者。谓“触”等五个心所,亦如第八识,惟是无覆无记性摄,亦属异熟。所缘行相亦不可知也。

    当然你这个心所是跟着心王,五徧行,它要跟第六意识活动,第六意识是善,五徧行全部是善。第六意识是恶,五徧行全是恶,但是五徧行如果跟第八识的话,那么它完全是无记的,所以心所的善恶是跟着心王决定的,所以触等亦如是,亦如第八识也是无记,也是不可了知。

    十一、云“恒转如瀑流”者。“恒”谓此识无始以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转”谓此识无始以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恒则非断,转则非常,非断非常,因果法尔。望前名果,望后名因,喻如暴流,长时相续而非断常也。

    这段是把第八识在有漏位的一个因果的相续做一个总结。好,这段我们看补充讲表,附表第七:

    那么我们研究第八识到这个地方等于做一个总结,做一个收尾了。第八识在有漏位,在《成唯识论》做一个收尾说,因果法喻门,因果当然是一个规则了,因果法就是个规则,这个规则很难了解,所以讲出一个譬喻,以譬喻来成就门,这个门就是通达生命的真相。我们从譬喻了解因果的真理,这叫做门。这当中《成唯识论》提出一个问答:

    问曰:阿赖耶识,为断?为常?

    阿赖耶识是整个有情众生所依止的根本,到底它是断灭的或者常住的呢?凡夫的心情都是对立的,认为它不是断就是常了。

    答曰:非断非常,以“恒”、“转”故。

    第一段是总答、总说。第八识的相貌是非断非常,为什么?因为它有恒跟转两种功能,这个恒是指的它的世俗谛,它所表现的相状世俗谛——因果丝毫不爽。这个转是发明第八识的胜义谛——我空法空的真理。所以我们从恒跟转的角度,就能够了解第八识的相貌,也就能够了解到生命的相貌。这段是个总标,我们看别示:

    第一个、恒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先讲恒,这个恒简单的说就是常无间断,就是我们有情众生的生命就像一个水流,从来没有停止的。当我们从真如的清净本然一念妄动以后,开始有生命到现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没有停止过。没有停止这个相续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果报的相续,第二个是因地的业力的相续。

    一、果报相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那么我们在果报的相续是由第八识的执受了,所以果报一期一期的绝对不会失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