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3/3页)

能变现,万法是所变现。在心当中我们先谈论最为细的心识,就是初能变。

    问言:且初能变,其相云何?

    先讲到初能变的相貌是什么?我们看偈颂:

    颂曰: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相应唯捨受,

    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捨。

    既然生命是无我的,是由心识的刹那刹那的作用所变现,所以了解心识就变成是一个关键,你要了解心识,才能够控制心识,才能够去改造生命。了解心识在本论当中先提到第八识,初能变。这个初能变相在古德的注解当中分成两大段,从初阿赖耶识到恒转如瀑流。这个是讲到凡夫的杂染的心识的相貌,在有漏位是这个相貌。最后一段话阿罗汉位捨,这个是圣人的无漏的心识,你等到成就圣位的时候,你这个第八识是什么相貌?阿罗汉位捨。这有两段。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以十二门,释初能变识之相也。

    蕅益大师根据《成唯识论》把这个偈颂分成十二科(十二门)。十二门我们先讲三相,前面的三个,一名阿赖耶、二名异熟识、三名一切种识,先讲这三个。

    阿赖耶识是自相门,它等于是一个总说,异熟识是果相门,约着果相来说。它变现果报来说叫异熟识。那么这个一切种识是约因相,它因地能够去保存种子,这方面安立做一切种识。所以当我们以后讲到第八识,我们就知道第八识有三种功能、三种名称,第一个阿赖耶、第二个异熟识、第三个一切种识。这个是本论当中讲出它有三个名称,三个名称当然是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了。

    比如说海公长老,海公长老是一个自体,但是他有三种功能,比如说他也是院长,就着他是佛学院的领导者,安立做院长,我们也可以说海公是个方丈,他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方丈,他是常住的住持。我们有一个说海公是老法师,他会演说佛法,安立做法师。同样是一个海公,因为他扮演三种不同的功能,就三种不同的名称,他是方丈、是院长、是法师。

    第八识亦复如是,它在我们生命当中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它有它的自相,果相、因相,所以就是阿赖耶、异熟、和一切种识名称的安立。关于这一点,我们先看补充讲表,先解释一下,因为蕅益大师的注解太略,可能大家不容易了解。我们根据《成唯识论》先做一个补充了,看附表三。

    附表三——第八识之三相差别

    三相就是三种功能,第一个自相的功能,叫阿赖耶,第二个是叫做因相,一切种识。第三个果相异熟识,有三相的差别功能。先看自相:

    一、自相——所谓“自相”者,自之体相也,此识以所谓“阿赖耶”为自之体相。“阿赖耶”梵语,此云“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当然第八识有三种功能,但是最能够代表第八识的,基本上还是以阿赖耶为主的,它的主要功能是阿赖耶。阿赖耶它是一个印度话,翻成中文叫做藏,什么叫做藏?《成唯识论》解释说,摄持不失,叫做藏,摄持不失。

    这句话我们先讲一个譬喻,再来合法。比如说作为一个仓库,仓库它本身不能去创造珍宝,不可以。但是仓库它扮演两个角色,第一个,它能够收集珍宝,使令珍宝不要丢失,所以它能够进货,能够吸收珍宝,你再多的珍宝它也可以保存住。第一个,在因地上,它保存你的珍宝。

    第二个,当你需要的时候,它能够把珍宝再送出去,这样才能有进有出谓之仓库,只有进不能出也不能叫仓库,只有出不能进也不叫仓库。所以身为一个仓库,它就扮演两个角色,第一个它能够你要进来就进来,你要把它拿出去就拿出去。

    当我们了解仓库的功能,我们就容易了解阿赖耶识在我们生命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了。它就像仓库。第八识本身不造业的,它一辈子永远不造业。前六识造业它不参加,不参加它就默默的把你所造的业把它吸收起来,保存下来。

    你今天去拜八十八佛,拜完以后,第六意识又去忙其他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第八识把你拜八十八佛整个过程全部记录下来。你自己造的一个罪业,当然造罪业也是无常,也刹那刹那生灭,你造完以后你也没什么感觉,但是你这个业也被第八识是保存下来。所以第八识在因地,叫一切种识,保存你业力的功能。

    第二个,它等到业力成熟,能够把业力再释放出来,它有释放业力的功能。如果你今天是一个罪业,它就释放出刀山油锅的果报;如果是善业,它就释放出人天安乐的果报。所以第八识在我们生命当中它所谓的藏,第一个摄持业力,第二个释放果报,它就是做这件事情。

    好,了解这个观念以后,我们就能够了解所谓的藏,那么开出来能藏所藏,我爱执藏,其实就是一个因跟果。前面的能藏所藏是约因相来说的,我爱执藏是约果相,我们简单的解释。

    所藏者,此识能受前七识之熏习,为前七识之所熏及所依之处,犹如库藏是宝等所依。即前七识现行,以能熏义称能藏,此识之现行,以受熏义称所藏,此时现现相望,称现行赖耶为所藏,此约“受熏”义立名。

    这个所藏主要就是它接受熏习,熏习在唯识学是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先讲出一个譬喻,什么叫熏习?当然熏习是一定是两个东西,一个东西不能熏习的。比如说手帕,把手帕跟香放在一起,这个香它会释放一种香气的功能。这个香是能熏习,这个手帕它接受一种熏习,接受香的熏习的功能,放久了这个手帕有香气,相同的道理,你把这个手帕拿到厕所,放久了手帕有一种臭秽的味道。

    就是两个东西在一起,有一个强势的东西,它会释放能量;另外一个弱势的,它会接受你释放的能量,人跟人之间的道理也是这样,你们两个是好朋友,你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会有一种特质,你喜欢布施,它喜欢持戒,你释放熏习,你对他释放熏习,他也对你释放熏习,时间久了以后你们两个达成平衡,你当中有它的熏习,他当中也有你的功能,就是相互熏习,释放一种力量出来。

    第八识本身只能够接受熏习,它不能释放熏习,它受熏。接受前七转识的熏习。当然之所以能够接受熏习,主要就是因为它是无记,它非善非恶,因为它如果是善性跟恶性,都不能接受熏习,它如果是绝对是善,它就不能接受恶法的熏习;它绝对恶,也不能接受善法的熏习。所以身为一个手帕为什么能够接受熏习,因为手帕没有味道,说这个手帕有强烈的味道,什么东西都不能改,不能熏习它。第八识第一个它能够受熏,它能够把前七转识的功能接收起来,这第一个叫做所藏。

    第二个能藏:

    能藏者,此识能含藏前七识诸法之种子于自体中,犹如库藏能含藏宝贝。即种子为所藏,此识为能藏,此时种现相望,称现行赖耶为能藏,此约“持种”义立名。

    身为第八识它能够扮演一个因相,除了受熏以外持种,这个能藏叫持种,它不但接受熏习,它要把所得到这种善恶的功能要能够保存下去,叫持种,使令它不失不亡。那么前面的熏习主要是约着第八识是无记性的,所以它有包容性,善也可以进来,恶也可以进来。那么第二个持种,为什么能持种呢?因为它的明了性是相续的,不间断。

    你看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有五种情况不起现形,第六意识的活动停止,你睡觉不做梦的时候第六意识就停止了。那么你把这个讯息交给第六意识保管,它一停止的时候,整个功能就消失掉了。第八识为什么把我们无量劫来,所有的功能全部记得一清二楚,就是它从来没有休息过,从我们开始一念妄动以后开始有生命力的到现在,它从来没有休息过,它就是相续,它能够保存我们无量劫来所成就的善恶功能。所以因为它能够受熏、接受功能,第二个保存功能,它有这个因相,所以能藏所藏是约着它的因相。再看第二段,

    执藏者,谓第七识无始以来,恒执此识为自内我故。即第七现行为能执藏,此识现行为所执藏。有此三义,故名此识为阿赖耶识。然义虽具三,而正取第三执藏义,名此识曰“藏”,即“阿赖耶”,以“我爱执藏”过失重故。

    前面的能藏所藏约着受熏、持种,是讲到第八识的因相,这个地方是讲果相。第八识它在果报的时候,它会把业力释放出来。

    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因为它的行相太微细了,就很容易被第七意识当作自我,果报是你释放出来的,那么你是主宰者,你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我执是因为第八识在释放果报的时候,它的行相太微细了,被第七意识解以为第八识是自我,是一个不生不灭的我,是这样子,我爱执藏。所以第七意识把它当作我,就爱着这个我。这样子就产生一个生命的流转,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了。假设第八识它不释放业力,人家就不会知道它的存在,也不会把它执着为我。

    它在果相在释放业力,当然它有时候释放是善业,你变成一个安乐庄严的果报,如果它释放是一个罪业,出现卑贱丑陋的果报,但在释放的时候就被第七意识执着为我,是这样子。

    这等于是一个总说了,自相的总说,你能够把自相了解,看因相果相你就清楚了,我们把它念一念就可以了,

    二、因相——此识能执持一切有漏无漏色心等诸法之种子,又能跟有漏无漏色心诸法种子令生现行,以能生起现行法之种子对望诸法为因,此约“持种”之功能,为此识之因相。

    它能够受熏持种,所以在生命当中扮演一个因地的角色。第二个看果报:

    三、果相——此识能引三界四生五趣等善恶业的异熟果故,为有情众生异熟总报的果体,此约“异熟”之功能,为此识之果相。

    ——糅合《观心法要》——

    它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它能够成熟业力,把它转成果报,把它释放成果报,所以它有一种果相的功能。我们这样讲,阿赖耶识第一个在因地当中它保存业力,第二在果报当中释放业力。

    我们了解我们的心识,第一个先拢总的了解阿赖耶识它在生命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有三个角色,一个阿赖耶、第二个一切种识、第三个异熟识。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