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内视 (第3/3页)
还是先把迫击炮研制出来再说吧!
在明朝这个技术落后的时代,迫击炮还是有点超前了,所以研制过程困难重重,哪怕他有逆天的理论技术基础。
懂原理是一回事,能不能研制出来又是一回事。
机械式触发引信的技术难点,基本上攻克了,杨文礼也将量产任务交给了王汝成,从实验到量产,这中间又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不知何时才能真正付诸量产。
下一步杨文礼的任务就是研制迫击炮的炮架系统。
迫击炮的炮架系统由一个两脚支架,加一根液压缓冲器或者叫高低机,在这个上面,还有一个方向机,迫击炮管就是架在方向机上,以一个炮箍固定。
其它都好办,他有精密铸造工艺,又有堪合的材料,只要花时间,研制出来不是问题。
唯独那根小小的液压器,却难度不少,开过车的都知道,汽车尾门的液压伸缩杆,可缩可伸,能够反弹复原。
迫击炮上的液压伸缩杆,原理是一样的,既能缓冲炮筒的动能,又要能使炮筒复原,可免了调整炮位的时间。
根据液体不可压缩原理,实际上杨文礼要研制的是气体压缩杆。
它构造简单,由套筒,伸缩杆和活塞组成,但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光一个活塞和密封材料就难住他了。
在现代有随处可买的橡胶密封圈,这在古代没有,另外一个,缸体和活塞的精密度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
杨文礼还是选择他最拿手的精密铸造,通过后期精细打磨,看合不合用。
在这里,杨文礼使用了当初打磨光学玻璃的机械式人力打磨器,以期进一步提高打磨精度,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本来活塞最好是铝合金,材质轻便,更便于反弹,但杨文礼没那材料,所以用灰口铸铁代替了,灰口铸铁也便于加工,能省许多麻烦。
纸上说来很短,实际上杨文礼这一忙就又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忙于科研的杨文礼又被一件既是他意料之中,又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