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把创作当作工作 (第3/3页)
不同风格的文体特征辨析清楚,并变为自己能用的元素。
抽取技能虽然非常随机,但一本不行那就多写几本,或者一个小说里集中几种技能,抽到哪个都有用。这种布局,或许可以开始尝试一下。他现在的技能,实在是太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了。互相间压根无法形成合力……大概只有在装逼领域可以形成合力了。
岳清言没想好具体要写什么,但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他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列出对自己的个人发展能起到作用的各种领域,然后开始规划内容方向和剧情。
岳清言现在有点明白了过来,自己前世为什么不是一个好作者了。如果前世能有这样的专注程度,怕不是早已成神了。现在的他,在压力面前,并不是一味地应付,而是想着如何去组织手上可以使用的各种技巧和元素,去规划和编织故事。在写《你的名字》的时候,虽然故事是人家的,但将故事呈现出来的可是自己。在完全没看过小说的情况下对着脑子里记住的电影来扒故事,并呈现为质量相当可以的文本,这本身已经是创作了。
短篇那些不提,基本可以认为他的文字实现不占比较高的比例。但现在写《银英》,除了故事核心,少部分的名句,其他全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将脑中记住的散碎的点规划提炼出来,并呈现为完整的故事,甚至在完成度上还要高过原著。这种能力以前他可完全不敢想。
写故事并不是别人说什么什么是热点什么什么类型有趣好玩就能写出来的。自己的知识常识积累,自己对于特定语言类型的敏感度,对于故事、角色、桥段的掌握度,以及自己的意识形态、理念、思考深度,和一段时间内的情感情绪积累……这些决定了一个作者能写什么。
然后再看市场需要什么,两者有没有结合点?又或者自己有没有这个信心决心来创造一个细分市场?这些都是一个作者在谋篇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清楚的。
宏观的写什么再结合微观的怎么写,才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作者之所以是一个作者,一个作者为什么无法被取代。
《银英》大门类算是太空歌剧,细分品类应该算是王朝战争,但它的写法,则偏向于多角色群像的POV,只是行文不会如此显露出来而已。当你能想出一个好故事,并且找到适合呈现它的细分品类,文笔又不要太糟糕,没道理会一败涂地。你看文笔差成《五十度灰》这样的不也大火了吗?
经过了100万字超高难度的类型文学思考,现在的岳清言在具体行文的管理和控制上比起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写作靠灵感和激情?那这种动辄几百万字的大长篇是如何产生的?没有任何一个作者能够为此那么长的篇幅储备足够的激情。开始都有激情,但到后来呢?还是看自己是不是有对文字足够强的鉴别能力,来管理自己写作的东西。有强大稳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创作的时间和专注度。
而作者,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一个确实需要天赋,但更需要严格的执行能力的工作。
当岳清言明悟了这点,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不完成工作要求?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份工作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