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哪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哪吒 (第3/3页)

现在成圣了,这等手段自然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女娲素手一扬,将那息壤抛向三光神水,只见两物相遇,在空中纠缠不清,一阵融合之后,合在一起,七分泥,三分水,玄天又取出两枚蓬莱岛特产的枯木果,将两颗果子化为一团精气,抬手射入泥团中,女娲一见笑了笑,素手轻挥,只见那泥团便一阵搅动,最后化为一个人形,模样清秀,年龄大概在十二三岁的模样。

    玄天将手中真灵将入其中,又取出一颗珠子,徒手捏碎,珠子化为一团精气,被玄天打入人形中,初时见那空中人形模样模糊了下,然后眉头轻皱,过不一会儿,便见那人眼睛睁开,见玄天和女娲在前,忙向下拜道:“灵珠子拜见娘娘,拜见玄天圣人。”

    这人便是灵珠子了,也就是原来的哪吒,现在被玄天返本还原,而且还得了玄天的相助,待他将体内的灵珠精气吸收完,修为便可达太乙金仙境了。

    此事却也有些道道,当初玄天与女娲商议一番后,设计老君与元始,要他们欠下人情,自己同意出手败坏殷商气运,以便二人发起封神,但元始此人奸滑,不信女娲之言,生怕女娲从中出什么娄子,便提出了要灵珠子拜太乙真人为师,理由是当年女娲成圣,太乙奉命前来祝贺,在朝拜女娲时,灵珠子在女娲身后,等于一同接受了太乙真人的朝拜,太乙真人拜女娲没什么,该的,但拜你一小小的童子就不对了,这就结下了因果,所以元始要求偿还这个因果,让灵珠子转世投胎,拜在太乙真人门下,这样元始等于拉上女娲,结下了盟约。

    当是女娲是很生气的,灵珠子跟随她这么多年,挺受她喜欢的,几乎当作自己的弟子来看待,元始强要灵珠子转世,还要他拜他的门下弟子为师,确实叫女娲很生气,你这不平白让你高我一等么?

    但玄天确让女娲同意了,当时女娲跟玄天结盟在一起,一切都听玄天的安排,此事玄天说成,女娲也无奈的同意了。

    玄天的目的却也简单,他知道哪吒降世后会闯些祸出来,这事儿就得安排一下,元始那厮有算计,自己也不能没有啊,所以一切照旧,只是中间的过程有些不一样了。

    本来太乙真人收了灵珠子为徒,这没什么,按说元始应该相信女娲不会给他添什么乱子了啊,但他却还是不信,倒不是不信女娲,而是不信玄天,女娲这些日子与玄天走的太近,却也让其他圣人看出些什么来,但玄天一直都跟女娲走的近,呃……样貌关系~~~,可以说吧,七位圣人中,老子跟接引一样,都是老者的形象,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反正就是这个样子,元始一幅中年人的样子,准提一个奸人相,也是个中年人样子。通天算是年青些,只三十来岁的样子,最好的就是玄天,刚三十出头,看起来,成熟,俊朗,女娲身为女性,自然不会没事儿学老子那样,化形成为一个老太太,而她又没有婚配,呃……结为道侣,自然也不可能化成一成熟妇人,女娲是化成一年轻女人的模样,而几名圣人中,就玄天跟通天与她年龄相进,通天那厮性冷淡,没这方面爱好,跟女娲不太熟,而玄天这厮以前就有打女娲的主意,只是后来思想成熟后才没有这般了,但跟女娲的关系一直很好。

    本来他们二人走得近,到也没什么,但最近事关封神,元始心中不安,而且他也没有猜错,玄天正是跟女娲结盟了,只是元始不知道罢了。元始打了主意,让哪吒去闹东海,一来,四海是玄天势力,而哪吒又是女娲宫中的童子,这样下来可以挑拔二人关系,二来,元始也打算将爪子伸向四海,四海实在太肥了,不容元始不动心啊,干脆,让哪吒先去探探底儿。

    可是玄天也不是好惹的,而且他本来就熟知历史,自然知道哪吒会去闹海,一番算计之后,玄天将那原本该死的敖丙修为提高了,又让东海不再如原来那般处事了,最后更是将麻烦丢给了天庭,反正名义上来讲,四海为天庭所属,而且四海龙族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尽心的安心的照顾着人族,也有不少功德,昊天不管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道义,也必须和元始对上,接下来,便是元始忙着算计昊天了,没有什么功夫来动四海龙族了。

    而事情也正如他所预测的方向发展,龙族将麻烦扔给了昊天,昊天和阐教双方为了各自的面皮,不得不对上,倒叫玄天在旁偷笑,而最大的功臣哪吒,此后玄天也帮他安排了出路,比跟着太乙真人好多了,弄了个莲花童子身,一辈子修为也不能再长,现在灵珠子返本还原,又经过一次死亡后,以后对他的道行增进是大有好处啊。

    而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便是昊天与元始,对上了。

    三十五 姜子牙下山,西岐反商

    太乙真人自离开天庭之后,果然便来到昆仑,找到了元始天尊,向元始天尊禀了情况,元始天尊气恼不已,昊天在此事上着实落了他的面皮,加之上次蟠桃大会的事,旧帐新帐一起算,打定主意要算计昊天了,同时,元始也更加气愤的是,与玄天这一局上,他是输了一筹了。

    不过现在封神一事要紧,元始也的确没空再算计玄天,树敌太多可是大忌啊,先安静下来把封神一关给渡过了再说。

    这日,元始正在玉虚宫中打坐,忽然天降一道霞光于玉虚宫中,落在元始面前,正是那封神榜与打神鞭,元始心中大喜,有了这两件东西,此次渡过封神量劫把握就更大了。

    而就在封神榜出现在玉虚宫的时候,身在大赤天的太上老君和禹余天的通天教主都有了感应,太上老君只是睁眼看了东方一眼便再次闭目参修去了。

    而通天教主却是面上一阵愁苦,轻轻说道:“没想到这封神之人果然进了阐教,这对我截教不是很有利啊。不过此次是他阐教弟子犯了杀劫,与我截教关系却是不大。而且我已经让弟子们紧守洞府,不要随意出门,想来还是可以平安渡过此劫的。”

    其他圣人倒是没什么反应,西方二人更加欣喜,毕竟封神之人进了阐教,更利于二人的算计,女娲倒也没什么,只当看戏,玄天更是连看都没看,重复历史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元始招来姜子牙与申公豹,暗中探测了一下封神榜对两人的反应,果然,姜子牙才是真正的代天封神之人,随后便着重的对姜子牙进行培养,至于申公豹,一妖怪得道,元始自然不喜,不过收也收了,便随他,只当作阐教中打杂的人员。

    元始要着重培养姜子牙,却是的确下了大力的,经常给姜子牙开小灶,不过姜子牙的表现却令他很失望,修为进度缓慢不已,于修道上的事简直如同木鱼一般,而且经常敲不响的那种,若不是元始看他平日里也是刻苦认真的很,怕是早就一巴掌把他给拍死了,有这样的徒弟,师父耐性再好也得怒啊。

    姜子牙于修道方面不行,但对于兵法和治国之道却是极有天赋,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诀窍。元始瞧他那样子心中也是气苦,掐指一算,才知道姜子牙这辈子没有仙缘,却是能享尽人世间的荣华福贵,元始得知之后,便不再将姜子牙往仙道上拉,平日讲道也多讲世间兵法和治国之道了。

    姜子牙于修道方面不行,但和他同来的申公豹却是一奇材,在经过了元始天尊的一次讲道之后,申公豹便显出超凡的资质,那修为却是入驾云一般,迅速的提高。不过他终究是妖类得道,在阐教混得很不如意,不过他喜好结交朋友,于拉朋结党方面却是一高手,经他努力,倒在玉鼎真人与黄龙真人之处学了不少法术神通。

    阐教中人多是看不起妖修异类得道,就连同为十二金仙的玉鼎与黄龙也时常受人排挤,对于申公豹的态度,则是更加的明显,一味的排斥。连同他一起上山的姜子牙也有些看不起他。

    这情况让他很是恼火,却又无力改变,暗中记恨着阐教,等着将来能报仇。

    却说那西伯侯姬昌,自逃出朝歌后,被人接回了西岐,大公子伯邑考的死,对他打击很大,尤其是自己更是食用了伯邑考的肉体所做成的肉饼,这让他实在受不了,虽然是被逼的。

    这事儿实在是痛苦,想那姬昌,一心良善,要学那圣人治世一般,却不想做出此等有孛人伦之事来,实在让他有些受不了。

    回到西岐后,姬昌也是郁郁寡欢,终日不得返转,政务一应交于姬发与散宜生处理,倒叫姬发心中暗喜,好趁这个时机大举把持朝政,树立自己的威信。

    太姜氏见不得自己儿子如此这般,终是不乐,一日清晨,太姜氏闲来无事便去看那姬昌,却发现姬昌昨夜酒醉未醒,至今还倒在桌上,太姜氏大怒,命人取来一桶清水,一股脑儿的倒在了姬昌的头上,姬昌洒醉正熟睡间,忽觉满身冰凉,时年已至秋冬,一桶凉水下来,直叫他打个寒颤,慌忙跳起身来,正要喝骂,却见太姜氏一幅怒气冲冲的样子,心中顿时有些不安,略向前拜道:“儿臣拜见母亲大人。”

    太姜氏冷眼瞧了他一眼,道:“贱妾怕是不敢当君侯如此大礼啊。”

    一句话把姬昌吓的冷汗直冒,忠孝礼义,天地君亲师,除了对殷商忠外,姬昌最重的就是孝,虽然不知道太姜氏为何会发怒,但也知道自己必定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赶忙跪道:“母亲此言折煞孩儿了,还请母亲不吝赐教。”

    太姜氏看了看他,道:“想我姬姓源自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高贵,先祖一心想要重振当年雄风,将西岐打理的井井有条,我儿当年亦有雄心壮志,在你的治理下,西岐兴兴向荣,西伯侯贤名在望,天下人皆敬之,岂知如今的姬昌,却只是一个一心醉酒,埋头躲避事情的人。”

    姬昌不敢反驳太姜氏,也没什么理由来反驳她,只是低着头,不敢说话,外面却有那姬发来了,姬发得知太姜氏到了姬昌处,心念一转,便赶了过来。

    见姬昌身上湿淋淋的,姬发赶紧向太姜氏道:“祖母,我父身上已被凉水湿透,莫不如先让他换件衣服再谈。”

    太姜氏瞧了瞧姬发,她年级虽大,但心却是贼亮的,自己这个孙儿有能力,也有野心,比他死去的大哥好的多,太姜氏也不愿姬昌身体受凉,点点头道:“嗯,你先进去换件衣服再出来。”

    姬昌告退而去,不一会儿,就再出来了,衣服已经换过了,只是头发还有些湿淋淋的,神情看着很萎靡。

    待姬昌出来后,太姜氏也不再如先前那般,喝退下身后众人,只余她三代人在场,太姜氏这才道:“殷商纣王无道,宠幸奸臣,残害百姓,杀我孙儿,此等行为该当推翻,殷商气数已尽,我儿姬昌身负天命,合该一举大义,反出殷商,成就一番大业。”

    太姜一席话听得姬昌目瞪口呆,他未曾想到自己母亲有此大志,倒叫他一时间接受不了,从小所习的圣人之道所不同,愣了愣,道:“那纣王虽然无道,但儿臣却是那殷商之臣,王上无道,臣子自该劝阻,何来逆反之说?”

    太姜氏一听,双眼一瞪,道:“糊涂,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虽然如今我西岐只作为殷商辅臣,却也不同于其他诸侯,纣王无道,孩儿自该起兵反他,一举建立不世之勋业,好叫你泉下先祖也高兴高兴。”

    姬发也很兴奋,他作为儿子,自然不敢明面上反对自己老子的意见,今天自己老子的母提出来了,自然有话说了,道:“父亲,孩儿认为,祖母此言有大道理。”

    见姬昌盯着他,姬发再道:“想那纣王无道,宠幸奸?,朝中费尤二人把持朝政,排处异己,纣王更是无道,造酒池肉林,行虿盆之刑,劳民伤财,行不义之事,当为天下人所鄙。父亲贤外在外,我西岐民风纯朴,盛名于八百诸侯当中,父亲若反商,必可得天下人之心,得其他诸侯之助,一来,推翻纣王,可使天下人民更好的生活,二来,也可报了我大哥之仇,也算一举两得之举。”

    太姜氏也在一旁不住的点头,只是姬昌却有些不愿意,想了很久,终于在太姜氏与姬发同时劝谏之下,姬昌点头了。

    与此同时,玉虚山上,元始招来姜子牙,对他说道:“子牙,你这便下山去吧。”

    一句话吓得姜子牙目瞪口呆,赶紧跪倒在地,拜道:“老师恕罪,为何要赶弟子下山?是否弟子有些做的不对地方?”

    元始叹了口气,道:“你虽有向道之心,修行也是刻苦,只是你此生没有仙缘,再怎么修行也是枉然,注定成不了仙道,不过你却也有那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姜子牙颓然跪在地上,脸色有说不出的落莫,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却被人否定了,却还有什么意思?

    元始眼看他这模样,也有些替他难过,想了想,道:“想必你也听说过封神量劫一事,此次量劫,你便是那代天封神之人,此次你下山,助那西岐反商,成就一番事业,其间若是有难,自会有你师兄等人相助于你,待封神过后,你再回昆仑山修行,虽还是不成,便转世投胎,为师自会接引你再世之身,渡你修成正果。”

    元始的一番话无疑是为姜子牙点亮了一盏明灯,让姜子牙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丝光明,子牙赶紧起身拜道:“弟子谢过老师。”

    元始天尊又取出一些小东西交给姜子牙防身,并对子牙道:“若是你此次下山有难,便可以师门密法唤你师兄相助。”

    牙点头道:“弟子知道。”说完便转身下山了。

    三十六 子牙拜相,闻仲回朝

    姜子牙下山来,因元始天尊提醒过了,所以并未去过朝歌,直接就去了西岐,此时西岐姬昌一家都已打定主意要反殷商了,加强了对有才之人的吸收。

    姜子牙来到西岐后,探知西伯侯姬昌就在招贤纳才,子牙心思一转,想道自己虽有大才,但这样径直前去西岐,纵是入了西岐,却也一时间不会受到太大的待见。

    想罢,子牙便买了一件蓑衣,一顶草帽,一根鱼杆,却就坐在那渭水之上垂钓,钓钩却是直的,一坐便是三日,路人也有些奇怪。

    忽一日,一樵夫从此过,子牙一见,心思一转,对其道:“小哥,你今日便有血光之灾。”

    樵夫名叫武吉,见姜子牙对他说话,却道姜子牙是个疯子,怒声道:“兀那疯人口出狂言,吾何来血光之灾。”

    姜子牙笑笑,道:“你今日不可进城,若要进城,则必定会打死人。”

    樵夫不信,只道姜子牙是个疯子,兀自去了,果然,行至城南门口,忽有姬昌驾至,武吉怕自己阻了姬昌的驾,连忙挑柴躲避,却还是不小心,扁担两端本是尖的,武吉转身时一不小心却将那姬昌的卫兵给戳死了一个,武吉被吓傻了,周围士兵忙将他拦住,要将他治罪。

    武吉大哭,道:“小人家有八十老母,小人若死,家母年迈,孤苦无依,又双目失明,必定活不长久,还启大人放小人归家,安置好家母后再来请罪。”

    姬昌今日本待是出去的,忽然前面停了,便有疑惑,又听了武吉之言,便对散宜生道:“你且去问问,若是真的,便放他回去吧。”

    散宜生领命而去,问及武吉,武吉把先前如何打死人,家中有老母以及遇到姜子牙之事也说了出来,散宜生顿时对那姜子牙心生好奇,便答应先放了那武吉,转身回去对姬昌说了。

    那武吉回到家中之后,安置了母亲,便要去城中自首,路上又遇姜子牙,依旧在那儿坐着,武吉心道:此人颇有神异,能算到我有血光之灾,兴许或能救我。

    想罢,武吉便走至子牙之后,款款叫道:“姜老爷!”

    姜子牙回首,看见武吉,姜子牙道:“你是那一日在此的樵夫。”

    武吉答道:“正是。”

    姜子牙道:“你那一日可曾打死人么?”

    武吉慌忙跪泣告道:“小人乃山中蠢子,执斧愚夫,那知深奥。肉眼凡胎,不识老爷高明隐达之士。前日一语,冒犯尊颜。老爷乃大人之辈,不是我等小人,望姜老爷切勿记怀,大开仁慈,广施恻隐,只当普济群生!那日别了老爷,行至南门,正遇文王驾至,挑柴闪躲,不知塌了尖担,果然打死门军王相。此时文王定罪,理合抵命。小人因思母老无依,终久必成沟壑之鬼,蒙上大夫散宜生老爷为小人启奏文王,权放归家,置办母事完备,不日去抵王相之命。以此思之,母子之命依旧不保。今日特来叩见姜老爷,万望怜救毫末余生,得全母子之命。小人结草衔环,犬马相报,决不敢有负大德!”

    姜子牙道:“‘数定难移’。你打死了人,宜当偿命。我怎么救得你?”

    武吉哀哭拜求道:“老爷恩施,昆虫草木,无处不发慈悲,倘救得母子之命,没齿难忘!”

    姜子牙见武吉来意虔诚,亦且此人后必有贵,姜子牙道:“你要我救你,你拜吾为师,我方救你。”

    武吉听言,随即下拜。姜子牙道:“你既为吾弟子,我不得不救你。如今你速回到家,在你床前,随你多长,挖一坑堑,深四尺。你至黄昏时候,睡在坑内;叫你母亲于你头前点一盏灯,脚头点一盏灯。或米也可,或饭也可,抓两把撒在你身上,放上些乱草。睡过一夜起来,只管去做生意,再无事了。”武吉听了,领师之命,回到家中,挖抗行事。有诗为证。诗道:文王先天数,子牙善厌星。不因武吉事,焉能涉帝廷。

    话说武吉回到家中,满面喜容。母说:“我儿,你去求姜老爷,此事如何?”武吉对母亲一一说了一遍。母亲大喜,随命武吉挖坑点灯。不题。

    那散宜生自跟姬昌说了姜子牙的事情后,姬昌便有心要去见一见那子牙,而且此番武吉未归,却也可以问问他。

    交日,文王率领众臣来到渭水边上,果然见到一渔夫正坐在那河边垂钓,姬昌上前道:“汝可是那姜子牙?”

    渔翁回首道:“正是。”说完便又转头看着鱼杆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