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劳工支队(8) (第3/3页)
以了。对于浸淫这行十来年的魏子健来说,只要有合适的零件,他可以立刻组装出来成品,唯一要操心的是功率与重量,按马迁安的要求通信距离不能小于15公里,重量不能大于16公斤,这才是难点,这需要寻找最搭配的零件,现在还没有条件,只好一遍一遍纸上谈兵,绘图作业。不过魏子健的图纸作业惨了点,各部件比例,还有搭配,按马迁安的眼光看来,太不合格了,但马迁安不准备纠正这些,这只不过下些功夫即可解决的问题,人才最好让他自己成长,而且最好让魏子健认为都是他自己独立研制的,这样最好,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
火箭筒则更加简单,参加这个小组的除了张元,还有一名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虽说对军械设计没经验,但根据马迁安的提示和一张简略图纸,还是捣鼓出了火箭筒雏形,就这马迁安已经很满意了。再具体的工作要等到与s1军工合作时才能搞得出来,火箭筒筒身,瞄准具,带稳定翼的火箭弹,这些东西,只要有了思路,制作是很快的,而穿甲技术、破甲技术早已是成熟的技术,s1军工就有,也无需他多操心。
除了定时指点“科研小组”研究题目之外,这几日,马迁安像蝴蝶一样在抗联驻地与苏军117师师部驻地穿梭般来往,硬是从巴普罗维奇手里拐来5个军事素质很硬的军官担任新成立抗联队伍的教官,他对李四清及吴耀祖,陈武的训练士兵的办法并不看好,那并不是训练正规部队的方法。虽然日后要进行大量的游击战斗,但即使游击战斗也不是要摒弃正规化训练。包括李四清这个黄埔毕业生来说,要学的东西也有很多,不若就利用苏军现成训练方案。
刘清源走后第五日夜晚,正当马迁安牵肠挂肚的时候,切尔雷赫少尉给他送来了密营出的电报“安子,你所做之事我已知晓,甚慰!现日军加大搜索力度,密营给养已断,若无给养,将被迫寻敌作战,你应加紧在s1筹备给养弹药,向他们求助,若有可能,空投。杨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