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分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分卷 (第3/3页)

要的依据是《三国志?曹爽传》的记载:“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通鉴》也照抄这一记载,以为曹爽由此架空了司马懿。其实爽为辅,尚书所奏,自然“先来由己”,无须通过尊懿为太傅而排挤之,这是晋人修史有意给曹爽罗织罪名,清人王懋便指出“此特晋人之辞耳”〔2〕

    曹爽,字伯昭,曹真之子。由于曹魏限制宗室参政,故爽与诸多宗室子弟一样,无军功治绩可言,有“庸才凡品”之称。但他与明帝有私谊,明帝为太子时,对爽“甚亲爱之”〔3〕。明帝继位后,以爽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并得预辅政之列。因此,爽虽为辅,但社会声望却不高。而司马懿自魏帝以来身历要职,声名卓著,成为士大夫阶层公认的领袖,称之为“朝廷之望”。

    相较之下,曹爽不免自惭形秽。他为辅,位居懿上,朝臣不满。为笼络人心,曹爽辅政后先为司马懿晋级,据《晋书?宣帝纪》:正始初,懿迁侍、持节、都督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至于进位太傅,也是为了安抚司马懿,爽命其弟羲上表云:“先帝

    曹爽,字伯昭,曹真之子。由于曹魏限制宗室参政,故爽与诸多宗室子弟一样,无军功治绩可言,有“庸才凡品”之称。但他与明帝有私谊,明帝为太子时,对爽“甚亲爱之”〔3〕。明帝继位后,以爽为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武卫将军,“宠待有殊”,并得预辅政之列。因此,爽虽为辅,但社会声望却不高。而司马懿自魏帝以来身历要职,声名卓著,成为士大夫阶层公认的领袖,称之为“朝廷之望”。

    相较之下,曹爽不免自惭形秽。他为辅,位居懿上,朝臣不满。为笼络人心,曹爽辅政后先为司马懿晋级,据《晋书?宣帝纪》:正始初,懿迁侍、持节、都督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至于进位太傅,也是为了安抚司马懿,爽命其弟羲上表云:“先帝以臣肺腑遗绪,奖饬拔擢,典兵禁省,进无忠恪积累之行,退无羔羊自公之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