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2/3页)

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前朝大儒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前朝大儒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咱们古代先贤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前朝圣人: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由于前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老圣人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在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前朝汉高祖打败了项高祖,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前朝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前朝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氏族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前朝帝王杨帝重新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前大隋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光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咱们大唐诸侯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81、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82、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