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笸箩一家人(1) (第2/3页)
”
王笸箩笑着说:
“是梨树沟小队订购的,需要一百个,上秋用。这两天,我和你妈俩起早贪黑地忙活,已经编完二十多个了。”
小篮不禁十分高兴,说:
“好啊!爹,我也编。”
王小篮在编梨包的时候儿,柳新枝对她说:
“大闺女,这几天你没在家呀,可把金彩想坏了,她见天后晌都站在大门口招唤你。”
小篮说:
“是吗?我也想她了。妈,等编完了一个梨包我就看她去。”
王小篮会编筐编篓,是她爹王笸箩手把手教会的。
王笸箩是出了名的编织好手,外号“王编匠”。因此,他教出来的徒弟自然也就不孬。
你别看小篮今年才十五岁,还是个黄毛丫头,她可有三年的编龄了呢。
如今,经她手编出来的东西,无论是笊篱、浅子、大筐、小筐、挑筐、抬筐、花篓、粪箕子、土篮子、鸡笼子、茓子、囤子、梨包、草包……往那儿一放,有条不紊:
那工整劲儿,底儿是底儿,帮儿是帮儿,边儿是边儿,沿儿是沿儿,口儿是口儿,梁儿是梁儿,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结实耐用。
不像有的人,编出来的东西毛毛糙糙,松掰曳套,外表三圆不扁且不说,使用起来还相当的不结实——比如抬筐:刚用了两天就松松垮垮,第三天再往筐里装土或装粪,两个人用扁担一抬,“哗啦”,底儿掉了。
《荀子·劝学》篇里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话若是用在王笸箩和王小篮父女俩的身上,意思就是:
王小篮的编织手艺是跟王笸箩学的,技术却又超过了王笸箩。对此,王笸箩十分得意。有时候儿,他还不耻下问,反过来向小篮请教呢。
王小篮编东西的特点是又好又快。
她和柳新枝唠嗑的工夫,工工整整地把梨包的底儿打出来了。
这时,柳新枝手里的梨包已经编到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