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四章 恭膺天命,祚胤永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三四章 恭膺天命,祚胤永昌 (第2/3页)

,既寿永昌”,介个“恭膺天命,祚胤永昌”,倒是第一次见。

    “这件物什,自是史弥远交给你的喽?”

    吴知古点点头。

    吴浩转着念头,“由我出面,将之献给朝廷?”

    吴知古再点点头。

    “就说是得之于金国,对吧?”

    吴知古叹口气,“你真是聪明——对。”

    顿一顿,“‘祚胤’,福及于后代子孙之意,也可以直接解为后代子孙之意。”

    嗯,经您的补充说明,整件事,更加明白了。

    以祥瑞谶文,示天意攸归,增加合法性,这套君权神授的把戏,中国玩儿了几千年,只不过,不同的朝代,路数不同。

    两汉时代,动不动就“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立”,又或者某地“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诸如此类。

    (宣帝、光武帝都是此道之爱好者,而将这套把戏玩儿的登峰造极、看的你腻的想吐的,自然是俺们的大改革家王莽。)

    但到了两宋,这个把戏,就不能再这样玩儿了。

    两汉是泛神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天人感应深入人心(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也要同泛神论合流,不然汉武帝也未必鸟你),所以可以介么瞎搞。

    两宋时代,生产力毕竟较两汉时代有了长足进步,政治文明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尤其是南宋,儒学已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你还像两汉那样子玩儿,别人会说贼斯鸟你莫要侮辱俺的智商啊。

    南宋玩儿这套把戏,有一个很特别的路数——“得之于金”。

    靖康之变,汴梁宫廷内的无数珍宝被金人掠去,彼时的金人,基本上还是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野蛮人,除了金银和女人,哪里晓得这些珍宝的好处?许多珍宝,都被随意赏赐给中下级军官,又被这帮丘八换了酒喝或被他们的子孙转售,因此,确实有许多来自徽、钦二帝内廷的珍宝流落于金国的民间。

    这些珍宝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印玺。

    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