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内人,外人 (第2/3页)
弥远一系。
他笑一笑,“何为‘名义’?藉口也!岁币是五年前停的,过了五年,金国才举兵来攻,不是藉口是什么?金既欲‘取偿于宋’,这个‘偿’,除了要‘币’,更加要‘地’,我就不停岁币,他也要另寻藉口的!”
真德秀目光灼然,“长风,难得你有这番见识!”
这个话,听着真是别扭,明明是赞人的,但居高临下,视对方如蒙童,叫人咋听咋不舒服,而真德秀自己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吴浩并不生气,只在心里叹口气,欸,理学呀!领袖呀!
真德秀已站起身来,走到亭边,面对山水,抬高了声音:
“有人劝我,安安稳稳的在江西做安抚使不好么?何必到淮东这块是非之地来自寻烦恼?然中原未复而恢复之机已现——凡我臣子,何能安坐?须知,靖康耻,犹未雪!”
抬手遥遥北指,“我再说一遍——大好河山!淮水以北,大约风光更佳!只恨我从未得见——就见,也只在梦中见!”
吴浩不禁微微动容了!
原本,他总有一个印象,韩侂胄和理学一派是死对头,韩侂胄主张北伐,理学一派就反对北伐,但现在看来,并不尽然啊!
当然,韩侂胄北伐,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真德秀转过身来,“长风,之前的事情,不说了!我看得出来,你也是个有志气的,之后,盼你我文武携手,同心戮力,为朝廷出力——为恢复中原,一同出力!”
“之前的事情不说了”,就算是道歉了——以真德秀的脾性、位份,直接对吴浩说“对不住”,大约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也是个有志气的”,同“难得你有这番见识”一样,都是叫人咋听咋不舒服,不过,真德秀的修好之意,表达的很清晰了。
吴浩并不以为真德秀会放弃“以文制武”的原则,甚至,蓼儿洼之会是不是他的缓兵之计,都得两说,但是,此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却是毋庸置疑的。
他略一沉吟,也站起身来,唱个肥喏,“大帅既有所命,浩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