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后唐遗命 (第3/3页)
的和氏璧的余料,赐给了茅山道观,并篆刻成了那枚“九老仙都君印”,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而另一件,就是元朝的名臣伯颜,在公元1294年,也就是元朝至元31年,忽必烈驾崩的当日,见到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市井,立即命人购回,然后将其磨平,最后分发给一些王公大臣和寺庙刻制印章。
后来,当我将那九老仙都君印真正拿到手后,反复查看了一下,发现只不过是一方道家的法印而已,玉料与和田玉并无太大差别,故而在第二天将其放在了茅洞那里。”
“为什么要放在茅洞那里啊?”,吴教授不禁问到,
“当时之所以选择放在茅洞,除了想起神道有因果报应之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茅山的茅洞非常神奇,有“华阳洞共有东西南北共五个便门,三显二隐,洞口相互连通,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35公里,空虚170丈。洞的中央为长形洞室,上方有天窗,日月星辰的光辉能从天窗照入洞内。茅洞为西南隐门,惟赤诚向于司命,方感应道教而开隐门,入仙府并拜见诸仙真”,还有“只有诚心向道之人礼之,并在有二个太阳照至山上之时,茅洞才会打开”之说。呵呵呵…既然这洞穴如此神秘,我就正好利用了道教的“平凡的世界需要被圣化成为修斋的坛所,而圣化坛所的过程,也就是高功法师以科法重新创立宇宙时间、空间的过程”这一理论,想制造出一种假象或虚幻,来迷惑那些道士,以及公安人员的办案思路,希望他们能将盗印之事与茅洞的诡异联系起来,而不在是盗窃之人,进而降低自己被抓的风险,事后证明,这一做法还是有用的。因为当那些道士和公安在茅洞口找到那枚九老仙都君印时,我就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看到他们一个个兴奋的样子,似乎已完全忘却了被盗之事,那些道士们更是神乎其神,在茅洞前,扬幡建坛,上书天篆灵符,感恩天地神祇,领悟道法神灵呢,嘿嘿嘿…”
李玉尔略为停顿了一下,又吞吞吐吐地说到:“当然…我这样做,其实…其实…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心中一直有个奇异的疑问,或隐或现的,就是…当年我祖上李骏所托付的那名卫士,如果真的带着传国玉玺来到了江南,会不会隐藏在这个天下归隐圣地的神秘 洞穴之中呢?因为自南北朝始,茅山就已名闻天下了,更是众多名人隐居之地……还有,有关这茅洞的神奇传说,会不会是那名卫士在茅山道士的协助下,为了传国玉玺的安全隐藏,而故意编造出来的?”
吴教授听完李尔玉的这番陈词后,心中颇为感慨,他沉默了许久,心中想劝其投案自首,但一时又无法说服自己。这么一位优秀的学子,身上还肩负着那么沉重的历史使命和重托,一旦被抓,前途全毁,万事皆灭,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故此,直到李尔玉后来悄然离去,他还在痛苦地思虑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