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七章,要想富先修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七章,要想富先修路 (第3/3页)

是不知道这个。说起沼气池想必有过不少人知道。甚至于出身农村的人很多都对这样一个物件不陌生。但是要说起中国第一个弄沼气池的是谁时,想必就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上来了。

    而且后世他也是有机会修铁路的,也修成过铁路,只不过毕竟有了詹天佑的珠玉在前,就不那么容易让人记住了。同时还有一个消息那就是,此人还有流落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的消息。据说当年满清朝廷因为留学生里面出现剪辫子和道洋人教堂受洗的事情,为了不让派出去的留学生被荼毒,朝廷强行勒令所有的留学生回国。不管有没有完成学业的都只能被迫中断学业。

    这里面就有一人因为觉得就这样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太可惜了,在大洋彼岸来了一出失联。另外一人则是因为留学生回到大清之后,地位不尴不尬的,处处遭受白眼和打压。心中愤懑之下,在友人的帮助下再次出国留学。

    后世这两个人才,一个成为了第一个出版书籍的作家。另外一个则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得了律师执照的华人。两人都曾经为了华人在排华法案之下的不公正待遇而积极奔走过。

    这样的人才自然是赵含章目前急需的。一来地盘越来越大,自然是需要有人来帮助赵含章建立司法体系。这个时候的律师专业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个冷门专业。讼师虽然也算是原始版本的律师,只是在封建中国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讼师更多要去做的不是在法律公正的基础去维护东家权益。而是学会如何削尖脑袋去钻营,或者是研究如何走门子使银子。

    不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体系是不是有传言的那么好,至少比封建官僚的那样一套要来的公正一些。而作家就更好了,都能出书给老外看了,他的能耐,要翻译点书籍自然是没有任何障碍,同时受过这么系统的教育的人,编写一点基础书籍也指定没有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第一批留学生算得上是中国同时代的精英了,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眼界远不是其他人能够比拟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