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第2/3页)

了辗转相续,当然还夹杂了三恶道的危机,你要解决了。这第一个,你有怖畏生死的决心。

    第二个很关键,放弃主宰。为什么他要强调你自己没有出离的因缘呢?很多念佛人失败点就在这里。其实人生坏就坏在你想要主宰它,问题在这儿。你的人生为什么弄得这么糟呢?难道是你业障深重吗?占一半而已。人生的罪业、痛苦只占一半。第二个是你自己弄假成真了,你想去掌握人生,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你想掌握人生的时候,你启动了十二因缘的无明,你这个生死业力就比一般人强。诸位!什么叫作生死业力大呢?你比别人的情执更重,你的业障就大。同样两个人,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很容易跟娑婆世界 say goodbye(说拜拜),一脚就走出去了。有些人娑婆世界走不出去,这个业力走不过去。

    你往生要两件事情:第一你要摆脱生死业力,第二个你要成就往生的愿力。但是你第一关都没有做好,你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弄得这么炽盛,你怎么带业往生呢?什么叫把娑婆世界的业力弄得炽盛?就是你想主宰它。这第二个概念,放弃主宰。

    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就是,你是业障深重,求出无门。按照善导大师的意思,我们凡夫的心是干不出什么实事的,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你最好有这种概念。就是说,临终的时候,我知道我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临命终只能有妄想,不能有执着。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说。你只能够有没有执着性的妄想,可以;你不能住在妄想,一执着你就完了。所以,必须厌离生死、放弃主宰。

    第三个,一心归命。最后才是一心归命,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所以,他临终时,为什么在急迫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个佛号能够对他产生这么大的加持力呢?因为他做了三种忆念:第一个,他忆念自己轮回的可怕,即将面临轮回的痛苦;第二个,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没有能力处理,他放弃主宰;第三个,他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所以他把自身的妄想全部放掉。妄想,你只要把它放掉,它就没有力量了。当你要控制妄想的时候,它就变成有力量。所以,妄想跟执着,问题不在妄想,在于执着。按照善导大师的皈依的规划是,先能够有厌恶生死的心、放弃主宰的心,最后再一心归命,这个时候构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心态完成了正确的忆念。

    你有这么一个好的忆念,临命终的佛号不必太多。我们看他的佛号是怎么操作?乃至十念。当然,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十念不是个数目,是个概念。什么叫十念呢?就是临命终的时候相续称念,乃至净业成就。就是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无间念、无后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直到阿弥陀佛出现为止。这个概念虽然不能以十当数目,但是这个佛号也不是很多,他也没要求你要成就念佛三昧,他只是要你创造一个相续性的佛号就可以了,你佛号不要间断。

    但是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启动往生的力量呢?重点在他的核心思想,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做得太好了。他有了生死的决心,他有自知之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要多事,少打妄想,他知道,人生由我来规划比不上由弥陀来规划。

    你看,诸位你想一个问题,你现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以历史做借鉴。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之前,生生世世都想要主宰人生,对不对?结果呢?结果就是你这副德性,结果就是这样子。所以你想想看,再主宰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生生世世,在每一个生命当中都创造一个自我概念,想要去主宰它,结果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所以现在该是放弃主宰的时候了。所以你现在就要慢慢训练,人生不能主宰,“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把你这种想要主宰人生的心放掉,把生命交给佛陀。你相信交给佛陀去主宰,肯定比交给自己打妄想来主宰来得好。

    你心态准备好了,那你就是感应道交了,就这么回事。佛法讲诸法因缘生,你掌握了正确的因缘,它就有正确的结果出现,这叫“道”。你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当然它会带给你正确的目标,你这个高速公路走对了。佛法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你这个高速公路走对了,你目的地已经对了,叫上路了。所以,往生的因缘,第一个概念,“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经过临命终的时候一种相续称念的佛号,我们看他最后的结果。

    临命终的时候,“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两个例外:第一个,造了五逆重罪;第二个,诽谤大乘正法。你说大乘非佛说、拨无因果,都叫诽谤正法。莲池大师也做了补充说明。他说这两个罪障,之所以障碍你往生,是就着你造了以后无惭无愧——你没有忏悔来说的。如果你在修净土之前不小心造了罪,但是你后来忏悔了;忏悔以后断了相续,后面没有再造作了,按照莲池大师的说法,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照样往生。因为你忏悔了,就是清净了。所以只要你忏悔,这个罪业不能构成障碍。

    举一个例子,这个十八愿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唐朝的张钟馗。他这辈子就是杀鸡的,他爸爸是杀鸡的,所以他也跟着杀鸡。临命终的时候,他就见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带了一群的鸡跑到他的面前,啄他的身体,啄他的眼睛,啄他的头。他疼痛难忍。这个时候他的家人就赶紧请弘道法师来跟他开示助念。弘道法师在助念之前,为他做两件事:第一个,要他至诚忏悔;第二个,要他一心念佛。他这个时候透过忏悔念佛,提起佛号以后,这些鸡就慢慢化掉了。佛力不可思议!最后在异香满室的时候安详往生了。

    这个是《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最严重的带业往生。就是说,这个人造了一生的杀业,而且,他是什么时候才学佛呢?临终才遇到净土,而且他几乎是来生的中阴身的业果都快现前了,竟然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扭转,就像飞机即将堕落地上的时候,产生一个很大的力把它拉上去了。当然这种人就很适合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的这种概念了,就是善导大师的概念了。因为他在一个关键时刻生命产生了变数,因为他“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现前。

    不过,诸位!你千万不要把自己观想成张钟馗,这种人是少数。欸,我造罪业,临命终的时候等人家来开示就好。你绝对不是张钟馗!蕅益大师说,这种人,千中难得一二,万中难得三四,是多生多劫大善根的人。蕅益大师说,大凡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恶,临终助念能够往生的,突然产生这么大的反转,都不是一般人。你想,一个人造一生的罪业,他的烦恼可有多重,他的思想会有多颠倒!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净土法门,他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扭转,他从心中的邪恶,变成“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吗?他的心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扭转。

    所以蕅益大师说,下品下生的修行不能当常法,你千万别把自己观想成下品下生的其中一个,你绝对不是!这些人都是善根深厚,今生只是一时糊涂,误造恶业。但是前生善根深厚,所以遇到微小的佛法就启动那么大的心念,厌离生死,放弃主宰,一心归命。临命终的时候,三个心态一次到位,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正常人,我们应该要平常慢慢地训练自己。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训练自己的心态,从贪恋娑婆到厌离娑婆,从想要主宰人生到放弃主宰,从一种对阿弥陀佛的半信半疑而训练成一心归命。

    这是善导大师提出的一种“至心信乐”,就是,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够把佛号操作成往生净土?就是这种心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戊二、顺从本愿 分二:己一、自力不足;己二、仰仗佛力

    这个心态,善导大师把它开出来,叫作顺从本愿。它有两个概念:第一个,自力不足;第二个,仰仗佛力。

    己一、自力不足 分二:庚一、业果相续;庚二、辗转增盛

    我们先看自力不足 —— 业障深重,求出无门。 这个地方有两段。

    庚一、业果相续

    我们先看第一个,业果相续。我们怎么样能够修到第一个,能够从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而放弃主宰呢?这是我们怎么去观察,有两段。

    受用果报 业力主宰

    造作业力 思想主导

    一个人会往生,你必须要了解两件事情:第一个,你最好先了解你自己。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很难改变你自己,因为你不知道盲点。不可能说,你不知道你自己什么病,你药就乱吃,佛号就乱念。你要先了解你自己,这第一个。第二个,你要了解佛陀。你要做两种正确的了解,这个佛号才能念得好。

    首先了解自己,就是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引用唯识的看法。

    人生的最大的因缘,所谓的生命的主宰者有两个:一个是第八识,叫作业力。业力管控我们所有外在的因缘,第八识的外因缘,它主要管的是业力。它的业力的管控有两个:第一个,业力的储存;第二个,业力的释放。第八识作为一个仓库,其实它没有造业的能力。你要造善造恶,这是你第六意识的想象力去做的。所以,你第六意识造善的时候,第八识也不参与;第六意识造罪的时候,第八识也没有意见。它只做一件事,你有本事造业,它就有本事把它储存起来。所以一开始叫作储存业力,等到力量够了,它就释放业力。释放业力的时候,我们再往下看,这些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你眼睛看到美好的颜色,那是你有善业;你看到别人不顺眼,那不是别人不好,是你有罪业;你听到的是不好的声音,耳识遇到声尘,如果不如意的,那也表示你有罪业。

    所以,凡是外在的环境,人生的果报,一句话就讲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今生所有外在的因缘,生命的所有的结果,都是一种过去生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没有对错,只有苦乐。痛苦跟快乐,佛法不给它判定对错,它叫无记性,它只是人生的快乐跟痛苦。因为业力的释放,你不能说痛苦是罪恶吧?因为有些人从痛苦当中得到了激发,发起了出离心,变成善根了。你也不能说快乐是一个善法,因为快乐有时会让一个人堕落,所以苦乐没有善恶。其实人生在业力释放的时候没有对错,只有苦乐,这是第一个。这个在佛法看来你只能认命。

    但是诸位!你要看第二个,叫作业力的回存。人生只做两件事情:第一个,释放业力;第二个,储存业力。当我们在受用业力的时候又再回存业力,会产生一种思想。这个思想怎么来的呢?先从感受,前五识的感受。当我们的心跟生命的果报接触的时候,会有两种感受——快乐跟痛苦。如果是罪业起现行,你就是痛苦,你表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受用就是痛苦;如果你是善业起现行,它表现出来就是快乐。这个感受快乐也没有对错,但是这个感受会提升到想象,尤其是生命当中给你一些特殊的感受,这个你一定要注意。

    比方说,这个感受是特别美好、特别幸福的感受,已经构成一个人生美好的回忆。感受本来是瞬间的,但是人对于美好的感受,你曾经遇过什么人、吃过什么东西、住过什么样的房子,那种特殊的感受,你希望它永远留在你的心中,你希望能够捕抓这个感受,结果怎么办呢?你只能够把它变成想象,你会把这个感受透过你的妄想捏造一个影像出来。当然这个是美好的影像,这是从感受变成想象,第六意识的想象。这个想象,你不断地去回忆它的时候,你只要回忆那个影像,就触景生情了。你透过这个影像去攀缘它,你就试着去捕抓过去的快乐感受,时间久了,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提升到执着了,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从今以后,你就不在乎外境发生什么了,就是你已经落入了无明,世间说的盲点。

    我们说明一下。其实人生本来是很单纯的,它就是善恶业力的释放。善业让你快乐,罪业让你痛苦,不就是这样吗?为什么人生会搞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业力释放的时候,它启动了感受,启动你的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