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曹刘缔盟 (第2/3页)
,都没有料到战事进展会如此顺利,轻而易举的砸烂荆州军的新野防线,简简单单的突破汉水,又在当天夜里入主襄阳,继而把刘琦困死在当阳小城,迫使其交枪投降,使荆州各郡各军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全境沦陷,几乎是以飞一般的速度吞并了整个荆州。鲸吞荆州的速度之快,事前连陶副主任自己都没有想到过。
不过这也不奇怪,历史上曹老大名誉上吞并荆州全境的速度,那可比徐州军队快得更多,大军才刚到宛城,刘琮就已经派人送来的降书,只是因为刘皇叔和刘琦捣乱,这才没能在事实上拿下荆州。这会刘皇叔早就被撵到汉中然后被重重包围了,陶副主任只是碰上一个军事上瘸腿的刘琦,拿下内部矛盾巨大的荆州自然是易如反掌。如果陶副主任的运气能够再好点,在襄阳就把刘琦拿下,那么徐州军吞并荆州的速度还只会更快。
实力也罢,运气也罢,能够闪电般吞并荆州全境,徐州军上下还是为之情绪高涨,欢欣鼓舞,同时因为顺利缴获了大把荆州钱粮的缘故,很多徐州文武都跑到了陶副主任的面前进言,建议陶副主任乘着目前水师正好就位的机会,干脆从江陵溯江而上,直接攻入益州腹地,就势拿下西川。
陶副主任很冷静的拒绝了这个建议,向提出建议的文武众人笑道:“诸公之言,虽然有理,但我军毕竟地处长江下游,逆风逆水,运粮运兵都十分不便,闪袭成都得手几乎毫无可能,与其这时候发兵入川打成消耗战,白白便宜大耳贼和曹贼,倒不如先让刘璋闭门自保,等我们消灭了最危险的大耳贼和曹贼,然后再缓图西川不迟。”
见陶副主任决心暂不攻打刘璋,徐州军众将难免都是大为失望,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时候,意外的喜讯突然传来,被刘皇叔撵到了上庸无路可走的张鲁见势已极,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派了弟弟张愧到襄阳请降,请陶副主任派兵接管上庸,自己愿意双手奉上庸房陵等地,换取在陶副主任麾下的容身之地。陶副主任闻报更是大喜,急封文聘为汉中太守,命令文聘率军一万赶往上庸接管城防,又给文聘安排了两名荆州降将为副手,驻扎上庸牵制刘皇叔。
“主公,末将是新降之人,你竟然马上就让末将独当一面,你……,你……。”听到陶副主任的命令后,文聘自己都不敢有些不敢相信,干脆双膝跪下,抱拳直接问道:“主公恕罪,末将斗胆请问一句,主公就不怕末将到了上庸后举兵叛变么?”
有个细作叫罗贯中的陶副主任放声大笑,先是双手搀起文聘,然后拍着文聘的手笑道:“仲业乃忠义之人,岂会叛我?仲业这一次去,可以将家眷一同带上,上庸偏僻,音讯传递不便,仲业把家眷一同带去,也好互相照顾。”
文聘放声大哭,又向陶副主任双膝跪下,重重顿首说道:“主公如此信任末将,末将誓不背叛主公!请主公放心,末将到了上庸后,定然严保上庸城池,牵制刘备侧翼,不给大耳贼任何可乘之机!”
陶副主任听文聘说得郑重,忙将文聘重新搀起,好言安慰,又给文聘封了百户食邑,文聘再三拜谢,两曰后便率领一万重新整编后的新降兵赶往上庸接管城防。对陶副主任的这个安排,当然也有一些人表示担心,担心文聘到了上庸后就立即叛变,陶副主任则笑道:“我不负仲业,仲业必不负我。”说完了冠冕堂皇的话,陶副主任又在心里冷笑道:“上庸那种鬼地方,人少粮缺,文聘就算和历史上不一样,又能掀起多少的风浪?”
文聘率军到了房陵和上庸后,走投无路的张鲁果然乖乖的交出了城防,也把最后的几千残兵败将交给了文聘指挥整编,自己领着全家到襄阳向陶副主任投降,陶副主任大喜下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两百户,随张鲁一起投降的张愧和阎圃等人也各有封赏,待张鲁一家颇厚。张鲁心中颇喜,主动恳求要与陶家联姻,想把自己的女儿张琪瑛嫁给陶氏宗族的子弟,立誓要娶遍诸侯之女的陶副主任本想自纳,但细一打听张琪瑛仅有十岁,陶副主任也就只好选择让自己的侄子、陶商长子与张琪瑛定亲,以免自己本就已经无比败坏的名声继续败坏下去——这些年为了逢迎陶副主任的特殊喜好,可是有不少阿谀谄媚之徒争先恐后要把自家的年**眷献给陶副主任的。结果张鲁也十分幸运的躲过了一劫——敢当陶副主任岳丈的人,那可是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这时候,时间已是建安十年的年底,陶副主任速定荆州的消息,也已经基本上传遍了神州大地,诸侯反应不一,陶副主任的新邻居刘璋、吴巨和士燮当然是赶紧遣使祝贺抱**,刘皇叔是痛哭流涕说汉室衰微,逆贼当道,咬牙切齿的发誓要与窃国之贼陶副主任死战到地。而反应最大的还是曹老大,听说荆州诸郡几乎是完好无损的落入陶副主任魔掌后,曹老大差不多有五分钟没说一句话,然后才脸色铁青的说道:“还以为陶贼可能要后年才出兵西进,现在看来,最多到明年五六月,陶贼的兵马就要来了。”
“主公所言极是。”荀彧赞同曹老大的这个判断,分析道:“陶应歼贼拿下了刘表的多年积蓄,兵粮上已经不用太过担心,再让军队休整半年,待到冬麦收割入仓之后,便可从容西进来攻打我们,我们只有半年左右的备战了时间,必须立即未雨绸缪,着手安排抵御来自陶贼的进攻。”
“未雨绸缪?”曹老大的脸色有些惨然,苦笑说道:“怎么未雨绸缪?南有刘备歼贼,西有马腾韩遂,东有陶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