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之所为,无关君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1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之所为,无关君乎 (第3/3页)

为自己的亲兵营统领。

    和袁宝一样,袁二也是袁氏家将,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关键时刻给袁耀挡枪子不带犹豫的。

    “后面还没撤开道路么?”

    看着袁二消失在山路拐角,袁耀大为烦躁,咆哮道。

    “快了快了!”

    ……

    这边,袁军溃兵与正常袁军对峙的最前线。

    袁二举着袁耀亲赐的“监军”军符,站在了一块石头上。

    “监军司马令牌在此,何人敢造乱!”

    袁二鼓足气息,喊了三遍,人群里的嘈杂声才稍稍降低了一些。

    袁耀治军,很是注重纪律性。

    纪律是一支军队战斗力存在的前提,没有纪律,再多的人也只是乌合之众。

    因此自成军开始,袁耀就在军队各级设立了监军。

    下至百人屯,上至各校尉部,每一级都设有监军。屯有监军都伯,曲有监军侯,部有监军司马,再往上袁耀还准备设立一个监军校尉或监军中郎将,以总监诸军。

    古代军队也有监军,而且往往这些监军还有一定的军事决策权。但袁耀改革了这一点,不允许各级监军在平时参与任何军事决议,以免掣肘各级军事主官。

    各级监军在军中,只有监察军纪、执行军法之权。只有在特殊情况,既军事主官严重违反军纪,比如叛变、不听军令时,可便宜处事,诛杀军事主官,接过指挥权。

    当然,要想彻底实行这套监军制度,任重而道远。

    就比如今天这场遭遇战,本应起到督战队作用的监军就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大难都临头了,监军手底下那几个刀斧手有什么作用?

    但袁耀主抓的监军工作也不是一点成效都没有。至少在普通士卒眼中,发了狠的监军就是活阎王,不仅能随时决定普通士卒的生死,就连犯事士卒的军事主官也一样说砍就砍。

    早在渡江前,郑宝手下有一个队率反悔了不愿离开庐江,还鼓动其他士卒跟他当逃兵。当时袁耀派给郑宝的监军,就先斩后奏,直接砍了那名队率。

    连带着为那队率求情的十一名士卒,一起从重从快,悉数斩首。

    就这样快速压下了一场逃兵事件,而事后那队率的上级屯长向郑宝告状,说监军不经审讯,滥杀无辜。

    而郑宝也没二话,根本没听队率告完状,便将他直接扭送到了监军那里。

    只因袁耀在军中设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一事不多问”原则。

    带兵打仗,监军不能参与决策。而肃整军纪,军事主官也不能妨碍监军行权。

    如此一来,监军的权责也开始明晰了起来。

    直到渡过江,袁耀的军队发展的越来越大,各级监军也都设立起来,由监军处理的违法违纪问题越来越多,监军在军中的权威也慢慢树立。

    各级军事主官,也由一开始的抵触情绪,慢慢发生了改变。

    因为郑宝、吕岱他们也慢慢发现,其实监军和自己,就是爹和妈的区别。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监军虽然分走了一部分权,但并不会威胁到自己主将的位置。相反,监军们干的都是不讨喜的事儿,今天打那个几板子,明天给那个人脸上烙个印。而且大多情况,还是在给自己排除问题。

    如此下来,士卒们和自己的关系反而更近了。

    因此当袁二拿出一枚监军司马的令牌,所有袁军士卒立刻有一股气,突然就压在了自己头上。

    所有人心里都有些发毛。

    这个鸟监军,又要干什么?

    “尔等溃不成军,成何体统!”

    “按照军纪,长官不能约束士卒者,由监军接替指挥!”

    “士卒如果还不听从指令,视作叛军!对待叛军,格杀勿论!”

    袁二把袁军军中三天一小背,五天一大背的军法直接搬了出来。

    “现在,由本监军指挥你们这些溃兵,你们所有人都听着,立刻,马上掉头,拿起你们的兵器,给我往山下冲,杀敌赎功!”

    “若有不从者,皆视为叛军,当场格杀!”

    “杀!”封堵着溃兵的一个袁军屯长,连忙跟着喊了一声。

    “杀!杀!杀!”

    用血肉之躯封堵着山路的近百名正常袁军,也一齐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喝杀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