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凑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凑字 (第3/3页)

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扦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三国志鲁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编辑本段]

    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现在已经演变成对音乐的欣赏赞美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75年卒于公元20年即建安十五年。他出身名门少年与孙策结识共谋大计建安三年周瑜重归孙策孙策亲自出迎于二十四岁时即封中郎将。

    二年后孙策遇袭身亡周瑜苦心辅佐孙权三十三岁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成就一代名将。

    周瑜又常被称为周郎同样典出《三国志-周瑜传》“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生于公元233年卒于297年生于蜀国蜀亡归晋为西晋家。所著《魏书》、《吴书》、《蜀书》合称《三国志》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断代史。

    《三国志》用笔简墨严谨少有冗言也因过简后为南宋裴松之加注是以为《裴注三国志》。

    正是在这个用笔简约的《三国志》里陈寿却给我们留下了除英雄争战指点江山外的别般风情。

    陈寿处身西晋晋承曹魏一脉吴蜀是为对立敌方但在三国志提及周瑜时却不惜多处称颂。

    论到周瑜才干时陈寿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武韬略万人之英”等词相称这种英华才气明显别与诸葛亮的名士风度。周郎之才更多为少年朝气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

    周瑜死后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

    按《三国志》记载周瑜除胆略兼人、雅量高致外还气度恢宏雍容恢廓。

    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折服赞叹“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最早就典出周瑜。

    而陈寿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作品中一个常用典故。

    魏晋的建安时史上重要时代正如李白所诗“蓬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这种风格被心雕龙》誉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具有鲜明爽朗、刚健有力风风清骨俊里又含政治理想的飞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以及浓郁的悲剧色彩。

    与《广陵散》并称当时的《长河吟》相传就是为周瑜所做并传此曲周瑜称只为诸葛亮能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出曲中之音。

    也有一说《长河吟》为后人附会之作。

    在《三国志》中周瑜上疏孙权时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其中并未提及孔明。

    仅是演义记载中有孔明吊孝时的中的“从此天下再无知音”。史册中也找不到《长河吟》出于周瑜的正式记录因此附会之说当是正解。

    然而《长河吟》是真是假且不提周郎雅擅音乐造诣极高确证无疑。

    三杯薄醉后如果发现有人弹错了就一定能听出来听出来也罢了还要一定回头看。至于回头相顾是为责备之意还只是本能反应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趣致典故很快被引入到诗词中并且不断赋予新的含义。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庾信就有诗“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隋朝也有江总诗“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这里诗里的顾曲周郎虽然出现的场合经常不对但比较端正一心一意想只要弹好曲就不必怕周郎了。

    但是到了唐朝不一样了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从曲有误、周郎顾化作了误拂弦。

    唐初释慧净与王绩则有相合诗前者曰“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后者和“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骄。周郎不相顾。今日管弦调。”

    被动彻底成了主动误拂弦原是为了试周郎。

    刘禹锡也曾做《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与他竹枝词一脉相通的清新可亲心平气和的喜悦。

    东坡居士的一阙大江东去名垂千古其中极赞英杰被誉为豪放派词中之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他也不曾忘记这个典故。苏胡子的天生诙谐小小发作一次。周郎的音乐金耳朵成了是不是变聋的小试探。

    《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苏轼也做过《南歌子》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东坡以下南宋豪放派词家的领军人物辛稼轩出名的爱用典自然不会放过这般的风流俊赏。

    《菩萨蛮》“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除此外以梅子黄时雨著称的贺梅子贺铸也有名词《诉衷情》。“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时误新声翻试周郎”说不尽的妩媚风情《诉衷情》的词牌从此又得别名《试周郎》。

    最别致潇洒却是唐张祜的《觱篥》。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原来曲误回顾非冷视相责仅只会心微笑也。且这个回顾是“密顾”曲中有误悄然回头顾盼间微微一笑。

    妩媚可爱当属吴梅英的《声声慢》“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非常的有邻家小妹娇憨态。

    其实演变到这里周郎顾曲早已不仅指对音乐的鉴赏它即可能是男女间的思慕甚至代指情郎也可以惺惺相惜知音间不以言喻而以音传的韵事。

    如果不能赏音鉴乐当然不会有顾曲一说。

    明确将顾曲与知音相连的诗词最早见于唐湛贲的《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苏轼对此亦有跟和《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中有“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的诗句这个知音即指佳友也许亦指数朝之后他之欣赏周瑜“言论英发”的一武隔代知音。

    范成大的《临江仙》则道“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

    知音再往后演变周郎顾曲也成了怀才不遇的代指曲误若有人顾欣逢知音若无人顾则是知音难觅了。

    少年时有段飞扬岁月其后却处处受制主和派力主抗金的辛弃疾曾有《惜分飞》“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一派怅往伤怀。

    元邵亨贞另有《贺新郎》“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圆缺。”

    到此时顾曲周郎早已全然成了诗词中的典故不必对三国知道太多对它的出处也无需溯本追源不再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而是一种意象一种表征历史化彻底融合。

    不过在偶尔的时候它也会还本来面目而在那种时候这个清丽明媚的典故总是会以比较忧伤的姿态出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