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南中大姓 (第2/3页)
“请言。”诸葛亮抬手示意。
“其一、中原众人皆以不毛之地以待南中。但实际此处,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汉人、蛮人皆不缺粮。”
“其二、自武帝开边起,已有二三百年时间。南中大姓数代发展基业,在本地其根基错综复杂,令人难以想象之深厚。汉人之间通婚者如我李氏与爨人通婚、汉夷之间通婚者如孟氏与彝族,此象比比皆是。”
“其三、南中大姓内以宗族为主,外以利诱为辅。手上部曲众多,少则百户,多则数千户。吕季平(吕凯)依仗吕氏部曲数千人相抗雍闿,不过其族中也家家披麻戴孝。(注①)”
“其四、大姓手上奴隶众多,南中械斗成风,其根本目的便是掠夺对方族人为奴。不过为求四周安稳,皆远征他族, 掠夺为奴。”
“其五、由于南中地广人稀, 土地众多,除水稻田外, 南中大姓皆不直接占据土地,而是土地轮耕。无土地私有之观念。”
“其六、南中大姓世代为官,家家兴办族学,所学之能与蜀中大姓皆不同也。内地大姓子弟所学琴、棋、书、画、赋;而我南中大姓子弟所学书、射、剑、兵。”
诸葛亮望着李恢侃侃而谈,心中如何不知其不说方案,而只是言及建议,乃因其出身南中大姓有所顾忌。
诸葛亮听闻后,面露喜色地说道:“德昂所说解我心中顾虑也。”
李恢面露谦卑之色,拱手说道:“此乃在下卑贱之见,丞相可斟酌再三。”
“听德昂之见,亮有数策以对。不知德昂愿听否。”诸葛亮眉目上扬,说道。
“听闻赐教。”李恢正色拱手说道。
“德昂言及南中大姓之事,亮以为南中大姓之中亦有俊杰,留在南中甚为可惜,可挑选其杰出文武者,入朝廷为官。”
“南中仍然存在刀耕火种,陛下登基之时蒙仙人献犁,结合新式耕种之法,水稻亩收多产3-5成。可以此法授于南中蛮夷、汉人,莫不欢欣鼓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