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一,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番外一,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 (第2/3页)

前年进的苏涣、陈希亮、赵抃、梁适四人。

    外扩就是保留原来的宰相,只是不再担任宰相职务,而是以政制院参事的名义继续留在政制院,为宰相参谋政事,没有实权。

    不过即便没有实权,可一来以前当过宰相,影响力还在。

    二来继续待在最高权力中心,看似没有实权,可谁离权力中心最近谁就有权力,因此他们的身份堪比副相。

    反正大宋自从政制院成立之后就没有副相,包括最初的候补同知也只加于一级十六部,令他们职高一级,中间缺的这一层,恰好由退休宰相补上。

    如此一来,政制院就由八名宰相,加上包括范仲淹、晏殊、夏竦、贾昌朝、富弼、文彦博等人在内的十名参事组成,形成了一个以赵骏为中心的庞大政治团体。

    这个政治团体虽然内部肯定有小山头和分歧,比如范仲淹和晏殊由于德高望重,说话非常有分量,一般的宰相都需要向他们请教。

    但由于七名宰相有六个是赵骏提拔上来的,剩下的梁适也恭敬顺从,因此他的权势一时无二。

    朝堂上未尝没有风言风语。

    毕竟有大宋百年来,还从没有过权力这么大的宰相。

    可赵骏功夫做得非常足,他虽然权力大,却没有架空过赵祯,反而赵祯权力也空前强大。

    不管是任何国家级别场合,从来都是赵祯出席,给足了赵祯颜面和权势,政制院的存在感跟赵祯比起来,相对少了许多。

    只不过赵祯很清楚他不是治理国家的料,所以把这份权力委托给了政制院,因而纵使有些微词,却也改变不了如今政制院对整个大宋国家治理的本质。

    此刻政制院屋外瓢泼大雨,上个月又是新年假期又是天圣节和元宵节,到了二月份正是汴梁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结果连续四五天暴雨。

    屋子里有几名宰相按例巡视各部,赵骏坐在主位上,今年48岁的他两鬓已彻底斑白,面容儒雅气质不改,却已有些许老相。

    周围众人各自就坐,在各自桌案上处理着公文。

    大宋帝国日益庞大,人口增长迅速,短短二十六年间,从当初的八千万左右的人口,一路飙升至如今两亿多人。

    并且疆域扩大,让这个帝国的事务愈加繁忙。

    若非赵骏改革政制院,建立一个庞大的政务机构来处理,面对那么多繁琐的事情,恐怕根本无法及时反应。

    “去年东北又迁徙了三万户,这是财政部和户部拿过来的安置费用清单和迁徙成本清单。”

    “从甘州到高昌的铁路规划已经做好,这是铁道部的规划书。”

    “汴河环境治理工程需要的花费比预定的要多,环境部那边希望申请更多的资金。”

    “外交部那边”

    还是和以前一样,诸多宰相批阅完奏折之后,就会把事情到赵骏那汇总。

    基本就是走个流程。

    因为这些事情本身就是之前已经规划和考虑好的,也下发意见和通知,剩下的就是交由下面那些部门去运作。

    而部门运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还是会交到政制院,缺钱就批钱,缺人就调人,就这么简单。

    也正是这个机制大大减少了政制院的工作,不然要还是以前政事堂的制度,宰相们就算是累死也难以处理好如此庞大帝国的所有事情。

    “知院,今天早上的事”

    杨察汇报了他所管辖的事务之后,却没有离开,而是苦笑着对赵骏说道:“没有人敢去知院府门口闹事,我家却是遭了殃。”

    他这话一出,杨告、陈希亮、苏涣等人也是大倒苦水。

    “是啊知院,这事还是得想想办法。”

    “朝堂素来以公平处之,别的地方都拆迁了,给了拆迁款下去,马行街和东大街的人没拆,他们肯定不乐意啊。”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情,现在朝堂国库年以十余亿贯计,可钱多花钱的地方也多,少拆几条街道也是好事。”

    “但也不能让他们这么闹下去,现在外面那么多报社都盯着呢,总不能让开封府派人把人关起来吧。”

    众人议论纷纷。

    这事还真不好处理。

    赵骏一意孤行,要保留城市文化和名片,那马行街和东大街的居民肯定不乐意。

    毕竟别人都拆迁发了大财,当年可能也就几贯最多十几贯买的房子,短短几十年后就能卖出七八千甚至上万贯。

    这笔钱在内城乃至外城算不得大富大贵,但如果搬到城外去住,那顷刻间就能变成富翁。

    所谓腰缠万贯便是如此。

    毕竟大宋的钱币这些年一直都没怎么太贬值,哪怕出台了纸币也没有让宋币购买力下降。

    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加上大量出口海外,并没有造成国内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非常接近平衡。

    如此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宋币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坚挺,堪比后世80-90年代的美元。

    那个年代的美元信誉多强可见一斑。

    因此相比于在内城住着有价无市的房子,还不如把房子卖掉去城外。

    就相当于后世把自己一套在北京价值两千万的房子卖了,拿着这两千万跑到北京郊区去,这些钱放银行存利息都够吃一辈子。

    更何况眼下汴梁的情况还非常特殊,正处于高速发展和上升阶段,有大量城里的拆迁户跑到城外去购置铺面和房产。

    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这些铺面和房产会越值钱,所以马行街与东大街的居民看到别人发财,心里肯定不平衡。

    “嗯,这个问题确实有待商议,不过保留城市文化和风格的意见我不会变。”

    赵骏沉吟了片刻,对苏涣道:“让城市建设部那边统计一下马行街和东大街有多少商铺,有多少民居,到时候再拿个方案出来。”

    苏涣说道:“知院的意思是?”

    “朝堂可以把他们的房子收购了,但拆迁肯定不行,不然以后城市旅游都没地方去,士子踏青,撑着伞难道走在钢筋水泥大厦里?那多煞风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