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罗斯福的态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三十三章 罗斯福的态度 (第1/3页)

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一直是一个孤立主义盛行的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出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战后受到排挤未能获得预期的好处后,这种“光荣孤立”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没有洲际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的时代里,东西两座大洋给了美国民众足够的安全感,谁会相信美国本土有一天会遭到攻击呢?所以对于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90%的美国人都认为这和自己无关。

    罗斯福总统当然不在这个90%之列。事实上在去年的10月5日,罗斯福曾经尝试过为中国人发声。当时,罗斯福在芝加哥外环大桥的通车仪式上,发表了题为“瘟疫隔离”的演说,谴责了日本人在一个月前无差别轰炸南京平民区的行为。

    罗斯福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他在政治道路上的导师,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时期的美国总统)执政晚期时的境遇让他知道不能轻易触碰这个敏感的问题。所以他把那次演讲取名为“隔离”,就像是对日本人亮了红灯,吓唬他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结果日本人有没有被吓唬到暂且搁到一边,反正美国人是被他的讲话吓唬到了。6个孤立主义团体联合组织了2500万人的反战签名,呼吁“让美国远离战争”。于是,罗斯福第一次介入中日事务的尝试只能到此为止了。

    好在,此刻餐桌上没有人是孤立主义者。有哪个垄断大资本家不对广阔的海外市场垂涎三尺,只有那些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才满足于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呢。所以这会,罗斯福的论调在餐桌上很有市场。

    在这场讨论中,约翰表现得很积极。不仅旗帜鲜明地力挺罗斯福的观点,还尖锐地点出了绥靖政策的危害性。这些约翰在前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学过。约翰劝说罗斯福总统,应该想办法平衡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即使不能帮助中国击败日本,也要尽可能地将日本的力量消耗在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远东局势表明,日本人在需求得到满足后并不会就此收手。如果他们为达到目的而付出的代价过小的话,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大的贪欲。一旦让他们轻松地吃掉了中国,那么下一步整个东南亚,包括属于美国势力范围的菲律宾和东太平洋群岛都将不再安全。

    罗斯福总统对约翰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很感兴趣。托老亨利·福特的福,他之前对约翰多少还是有过一些了解的。刚才看到约翰一直一言不发地埋头吃东西,罗斯福还以为他只是在商业上有些头脑,对政治不太关心呢。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在国际问题上眼观也很独到。

    “范德比尔特先生的想法倒是很新颖啊,你认为日本人会攻击菲律宾么?”罗斯福饶有兴致地问了约翰一个问题。

    “叫我小约翰就行了,总统先生。”约翰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短期内应该不会,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日本人能从中国得到什么,无非是煤炭、粮食和人力,可能还有木材和锰镍钨矿。但是中国没有他们急需的石油、铁矿和橡胶。这些东西哪里有呢,东南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