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女权主义与肯德基(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女权主义与肯德基(上) (第2/3页)

约翰歧视女性。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妇女他还是很支持的。但在约翰看来,如今美国社会日益高涨的女权主义浪潮不过是那些政客们在妇女获得选举权后,为了讨好女性选民,骗取她们手中选票做的政治秀罢了。

    就像1920年出台的可笑的“禁酒令”,这一度曾被宣扬为女权主义的胜利。当时这些女权主义者强调,酗酒是造成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她们主张禁酒改变男性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是为了使得女性可以在家庭里拥有与丈夫平等的地位。但是“禁酒令”颁布后,事态的发展和她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最终变成了一场闹剧。

    首先,市场上开始热销一种“葡萄砖“,其实就是把葡萄酒原料,以葡萄干加酵母的包装形式出售。生产商还会在包装上附加这样的“贴心提示”:“如果您不小心把这些东西加入到一加仑水中并置于密封罐内,那么要当心,它在二十天后可能会变成葡萄酒!”

    然后,医院里开始排起了长队。因为威士忌是可以被医生作为处方开给病人的。虽然处方上有明确标注,所有除医疗之外的用途都是违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此进行监管。很多医生随意发放处方,“患者数“在这段时间大量增加,医院变成了禁酒时期买酒的好去处。

    接着,政府内部也渐渐出现了私酒交易。当时为了保证宗教活动用酒,一些小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依然是合法的,但它们的供应必须由政府集中管理。结果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最后,也是最糟糕的事情出现了,走私酒和地下交易一时间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当时许多有犯罪集团都是依靠这些走私酒生意带来的利润建立起来的。而这些黑帮组织依靠日渐强大的势力,反过来把私酒生意做得越来越庞大。禁酒令间接促成了美国20年代黑帮发展的高潮。

    整个事件发展至此已经越来越荒唐,原本想要通过禁酒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喝品质低劣的私酿酒进了医院;本意是为了降低犯罪率,却成了有组织犯罪的诱因;本来想要控制贪腐,却令更多的官员在这段时间主动或是被动地与黑帮勾结。所以当1933年,罗斯福宣布废止禁酒令时,全国上下是一片欢腾的。

    虽然约翰对女权主义不太感冒,不过他最近确实也有些无聊。即使觉得专程奔波几百公里,陪妻子跑到佐治亚州去出席一个女权主义者聚会有些跌份,但深爱阿黛尔的他还是答应了。把小艾拉也带上吧,就当是一家出去春游了。

    约翰的私人助理兼飞机驾驶员小汤姆最近整天在迪尔伯恩跟那帮飞行员们泡在一起。那片福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