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再遇共济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 再遇共济会 (第2/3页)

一些特殊知识传承免遭宗教迫害而诞生的社会组织。

    现代共济会正式出现始于1717年的英国。当时伦敦的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举办了一些类似高级俱乐部的聚会,内容多半是以社交活动、娱乐和饮食为主,更像一个高端的文化沙龙。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比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孔多塞侯爵等都是共济会成员。

    美国共济会组织直接传承自英格兰的总会所,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33在费城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批美国共济会成员在美国独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乔治·hsd、本杰明·富兰克林外,《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至少有8位是共济会成员。1781年第一部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美国宪法的40位签署者中至少有9位,乔治·hsd麾下63位开国将领中至少有31位是共济会成员。

    虽然10年前,威廉和哈罗德都曾期望约翰加入共济会,但他那会儿并没有同意。当时,涉世未深的约翰对共济会这种秘密社团并不太感冒。当然,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著名的摩根事件的影响。

    威廉·摩根(williamman)是一名砖瓦匠,他在纽约加入了共济会。由于迟迟不能在共济会内部升级而心怀怨恨,他宣称要在当地报纸上将共济会的秘密公开。这种背叛行为激怒了其他共济会成员,不久当地报社被纵火,摩根也因被告发拖欠大笔债务而入狱。后来,一个声称是摩根朋友的人到警察局保释了摩根,并将他带走,从此这两个人就杳无踪迹了。

    摩根的失踪使得事件迅速激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议共济会的运动中来。由于大多数银行家、法官、富商和政客都是共济会成员,这加重了底层民众的不安和忧虑。纽约民众开始集会号召禁止共济会员进入政府系统,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克逊也是共济会员,他们还建立了反对共济会党参与了之后的两次大选。

    哈罗德时隔多年再次旧事重提,让约翰感到非常诧异。“michael(哈罗德的昵称),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

    “我想过去这么多年了,你应该知道组织的重要性了。”哈罗德的话显得意味深长。

    “当然,组合可以赋予个人不属于他的力量。不过调动这种力量需要付出代价,我现在付不起也并不需要,不是么?”约翰反问道。

    “不,你还不明白。当你自己的力量很弱的时候,你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不对等、不成体系的。所以当初你拒绝的时候,我和威廉都没再说什么。但现在不同了,你已经有资格加入到一个相对健康和稳定的社会大体系中了。”哈罗德耐心地对约翰做着解释。

    “真的有这种必要么?”约翰心里对加入共济会还是有点抵触的,觉得这有点狐假虎威的味道。

    “约翰,每个人迟早都会加入到某个社会组织体系当中的。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你在这个组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