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院试 (第2/3页)
则都艰难地过了县试、府试,院试只给一次机会,实在不通人情。
但周提学就是不通人情。
谁叫朝廷刚发下公文,从这次南直隶院试开始,试行糊名制呢。
等他回到朝堂,肯定会建议,从县试开始糊名。
没道理就砸他一个人的碗。
而且周提学认为,只给一次正试的机会,能写出好文章的考生,心理素质是过关的,这些人才能成为变法派可以吸收的新生力量。
不管考生怎么呜呼哀哉。
周提学直接颁布考题。
“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的一段话,徐青诵读不知多少次《大学》,当然熟的不能再熟。
而且“新民”的原文是“亲民”,却被当今首辅改为“新民”。
这是首辅亲自改过的教材文字,其他考生自然也揣摩过。
于是,大家都有破题的思路。
严山等有见识的士族子弟,更是将古往今来关于变法的内容往里面套。总之是鼓吹变法。
徐青见了此题之后,开启绝对专注状态,很快有了新的思路。
其实作为现代人,关于变法的政策,他脑海里着实不少。
可是徐青不打算从变法的政策着手。
这个赛道,就留给严山他们去卷吧。
“今次不言变法,只言新民。”
徐青心中有了破题的思路,很快落笔。
治国之要,在于培育新民。而新民之成,又在于追求至善之境。
新民欲成非一日之功,如君子自强不息。而新民当有载物之德……
徐青糅合易经的求新求变之理,文思泉涌,前世读过的名言典句也自然融入文章中,更添文采。
他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治国,要新民,就得用少年人。
因为老年人思维已经固定了,而少年人是璞玉,可以任意雕琢。
而培育少年人,便得大兴教育。
治国之本,教育为先。
文章的格局,自然超出新法、旧法的门户之争。
偏偏治学是大虞朝的绝对政治正确。
而且徐青论述了,人亡政息。
人可亡也,思想不可亡也。
他句句不言新法旧法,句句击中变法派和守旧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