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同科学巨匠们的演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同科学巨匠们的演讲 (第2/3页)

勋爵、居里夫人、卢瑟福、索迪等史诗级科学家们的询问。

    不同于徐卫上午作报告的环境,此时的询问已经超出了徐卫上午的报告,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已经接受了上午几千人的围观,对于面前的这些科学界的巨匠徐卫已经没有了上午的紧张,于是徐卫在上午发表的同位素学说的基础上向这些科学家们讲述了原子内质子和核外电子的陈述。

    此时的科学界虽然已经发现了核外电子,并且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些电子的特性,但是对于原子核仍然是一无所知。

    根据前世的记忆,质子的最早研究是在1910年,当时卢瑟福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进行了α粒子在金和其他金属薄膜中的散射试验。

    根据试验的结果,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并把它叫做原子核,原子中的电子像行星绕着太阳那样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中的空间也像太阳系中的空间一样,绝大部分是空荡荡的,由于原子表现出电中性,原子核一定是带正电的,其带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量一样。

    另外在1914年,卢瑟福用阴极射线轰击氢,结果使氢原子的电子被打掉,变成了带正电的阳离子,它实际上就是氢的原子核,也是最轻的原子核,于是卢瑟福推测,它就是人们从前所发现的与阴极射线相对的阳极射线,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它命名为质子。

    为了深入的研究质子的特性,在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发现有质子从氮原子核中被打出,而氮原子也变成了氧原子。

    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将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但是,这种元素的嬗变暂时还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因为几十万个粒子中才有一个被高能粒子打中,及至1924年卢瑟福已经从许多轻元素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进一步证实了质子的存在,于是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核模型,提示了原子核这一物质更深层次的存在。

    此时的科学家们根据电子的带点性已经推测出了原子核必定带电的推论,所以徐卫就对这些科学家们提出了自己对于质子的推论,并且列举了很多的实例来解释它的存在,而对于原子核内的中子,因为此时没有任何的实验表明它的存在,所以徐卫并没有涉及这一方面。

    望着侃侃而谈的徐卫,这些科学巨匠们已经完全相信托马斯当时所说的话,知识渊博的徐卫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同位素的猜想,看来当时大家全都冤枉托马斯,以为他将自己的学生当做炮灰推出。

    此时的托马斯虽然已经成功的将自己与同位素假说摘清了关系,但是同时也将这种无与伦比的荣誉从自己的身上摘除。

    对于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