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三四章 锦绣还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三四章 锦绣还乡 (第3/3页)

换成‘羊’。

    有一种解释是,古代野猪比较珍贵,野猪比牛羊更难猎杀,所以更加珍贵,是财富、地位、勇武等的象征。

    而牛羊比较低贱,可能还有奴隶俘虏等被赶到牛棚中,“牢”也就慢慢有了现在的意思。

    4,家、冢:上有点是阳宅,人住的地方;上面无点是阴宅,鬼住的地方。

    古字中,宀是两笔,如同“人”的写法,象征屋顶(想想草屋的屋顶);冖是一笔,如同画了一个弧线,象征坟墓,(泥土)坟墓的顶端就是弧线的。

    (这两个字没有在书中出现,原本准备安排一个地下阴间情节的,却实在安排不下了。)

    5,中,这个解释比较多,我们往往只注意表面意思,而没有注意引申和隐藏的意思。中间的,本来就是王者之所在啊。更多解释见《第二进化》中,“点睛(全2)”章节。

    6,善、恶。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而纠结,甚至已经纠结了全世界的学者。天涯查了不少资料,发现上面的那个解释。善与恶,并不一定就代表“善良和邪恶”,也许是“善于某某和厌恶某某”呢。

    古汉语被称之为“微言大义”,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字绝不会仅仅只有一个意思!只有把所有的意思都找出来、然后根据事情情况筛选,才能得到最正确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往往不会只有一个。

    以“人之初性本善”为例。

    人之初,貌似不需要解释。

    性,应该就是本性、天性。

    本:意思就有分歧了。是“本来、应该”的意思,还是另有它意?‘本’的意思是:木之根源、立足之所,而这个根源要坚固、要能承担“木”的生长、甚至影响“木”的生长。有一种“促进”的意思在其中。

    如此说来,这本又可以解释为“向往”。

    那么可以解释为:人的天性,就是向往“善”、并向“善”的方向发展、追求、进步。

    但这里面的“善”又如何解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绝不仅仅代表“善良”。

    “善”的解释有很多,能和这句话配合的,至少有七八个意思。

    喜好――这个往往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擅长――也没有好坏之分,

    美好,

    完美,尽善尽美――也没有好坏之分

    和善,

    幸福,安逸,

    奋发向上,

    善变,进步,

    磨刀(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之,也解释为‘擦刀’。其实古文的解释一直有分歧。)

    三字经接下来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就是在说――人本性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环境影响、习惯等才发生变化。(这里的习,也许可以解释为学习、成长的环境,并因此而导致的行为习惯、性格。)

    其实孔子的思想在“教化”,孔子并没有说人性善恶,而说――有教无类。如此可以牵强的解释说,孔子认为人是善变的,但却可以被教育。

    7,命格。这就是玄学的观点。玄学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等级的,而决定人命运的,不是出身、不是灵魂等,而是“命”。佛教的舍利和道家的金丹说法,可能受此影响。

    8,三皇五帝的故事:我们现在所知的三皇五帝,实际上都是被不断删改的。三皇五帝的说法和具体的人,其实都多有反复。记得有文献说,最初的三皇中,有女娲部落的‘女娲’,娲的最初意思已经不可靠正,据推测可能为“(母系氏族时期)女首领,且有沟通神灵能力的、行走在人间的神、神女,主掌生育”,俗称:巫婆。

    (女)娲,是一个传承的封号;就如同“皇帝”的意思一样

    9,天与地,古代天与地的思想,还和阴阳说法结合,形成另一种思想:看得见的(一切现实)是地,看不见(天庭地府灵魂)的是天。

    10,文字。古汉语的文字,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传承系统。是从图画、音乐、祭神活动等演变出来的一套信息手段,包含象形、发音、会意、模拟/模仿、诱导/引导、畅想等多种含义。有一种说法,古汉语有十几个发音,说话如同唱歌。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所谓的“载歌载舞”的文化,是古华夏文化的遗留。

    免责声明:以上仅供参考。O(∩_∩)O哈!新书紧急策划中。(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