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3页)
“先生此番游历,可听说什么新鲜事不曾。”太后问道。
“都是些许小事,涂增笑耳罢了,只一事,不知太后是否听闻?”胡宫山风尘仆仆的脸上亦露出几丝迷惘。
太后平静的问道“是何事,愿闻其祥。”
“民间多有传闻,说前明崇祯皇帝尚有一子存活于人世。”
太后没有露出惊讶或者慌乱的神色,只淡淡道“果真吗?我深居宫中,竟不曾听闻。”
胡宫山道“太后不想找到他吗?”
太后反浅笑起来“天下之大,他若不想让人知道,我又岂会徒生是非。”
胡宫山道“太后果然英明,只是他的存在,只怕会让有心人利用。”
太后淡定的说“你们汉人有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尚无行迹之事,又何需萦怀。”
胡宫山仿佛松了一口气般不再言语。
我听了许久,心中只是纳罕,胡师傅向来不理会这些事物,不知今天是怎么了,句句竟是有所指。再细打量胡宫山,总是觉得与以往有所不同,只是怪怪的,却又说不清楚。
太后笑道“先生此去,可带点什么希奇的东西回来吗?”
胡宫山此刻才面露得色,笑道“正是得了希奇的东西,要献给太后呢。”说着从随身的包袱中拿出一包事物,尚未打开,一股异常清醇之气扑鼻而来.
打开看来,却是一包茶叶,与平日所饮的碧罗春等皆是不同,片细嫩均匀,外形秀丽,芽端微勾,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确是从未见过的。
太后问道“这是什么茶,香的很是特别。”
胡宫山眼睛盯着太后,一字一句的答道“臣偶然在一座名为采云山的南面山麓所得。”
片刻,又淡淡道“听当地人言,此茶甚为金贵,每年也出不了几两,可采之时又总是阴雨连绵,几年间竟不可得,臣亦是奇遇罢了。”
太后命苏麽麽去冲泡来看,香味反而淡了许多,只若有若无的萦绕,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一经入口,清凉、芳醇、香甜,直沁人肺腑。
我却隐约觉得此茶的香味有些熟悉,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太后赞道“果然好茶,也亏得先生咱们才有这口福。”遂命宫女分出一半来给皇帝送去。
胡宫山起身告退,我跟着出了殿门,胡宫山回头,仔细打量着我,我笑道“师傅一去半年,忘了四贞长什么模样了不成?”
胡宫山道“虽半年,格格竟象长大了许多。”说罢,竟自去了。
阿离道“胡先生比先前更颠了些似的。”
次日,太后命我去乾清宫给福临送大婚当日穿的吉服,走到养心殿窗外,却听到激烈的争论声,我站住脚步,半晌才听明白竟是为了云南王吴三桂.
朝中有人匿名上密折,弹劾吴三桂借职务之便,秘密搜寻前明崇祯皇帝留下的一子,意图不轨。
以郑亲王为首的宗亲们认为要彻查此事,以防吴三桂心生不轨,危害满人统治。但以螯拜为首的重臣们却认为此时正是大用吴三桂之际,况他领兵作战在外,若执意大张其鼓追查此事,于军心无利。
两方争执不下,福临却始终没有做声。我这才想起,昨天胡宫山既然知道崇祯皇帝尚有一子存活于人世,就该听说了吴三桂在秘密寻找的事情,为什么不直接禀明太后呢?当时他似乎另有所指。而今日上书的人又会是谁呢,会是胡师傅吗?既然太后已经说明了态度,他又为何给皇帝上书呢?如果不是他,又是谁呢?他想做什么?
我顿时一头雾水,却听殿内福临一声断喝“够了,都不要再说了。”显然福临已是烦恼至及。
一片哑然,过了半晌,仿佛是郑亲王的声音“请皇上明示,此事到底如何解决?”
福临不耐烦道“滋事体大,待朕思虑成熟再行下旨,此刻你们都跪安。”
我侧身站在回廊上,见诸位亲贵大臣们鱼贯而出,我朝几位亲王略一福“见过几位王爷。”索尼等却都恭敬的向我行拜礼,我让过,闪身进了养心殿。
殿内光线甚是昏暗,有些浑浊,福临伏在御案上,一副累极的模样,神色很是不豫,我命小丫头将衣服放下,挥手要他们都出去了,一面把殿中的几扇大窗都打开来,殿里霎时明亮清净了许多.
福临抬头,见是我,脸上现出些许欢喜,道“妹妹怎么来了?”
我轻笑“给您送新衣服来了。”
福临扫了一眼放在塌上的吉服,有些厌恶的转过头来,若有所思的问道“吴三桂,仿佛是你的干爹。”
我一惊,问道“九哥怎么突的想起这个来了。”
大清王朝在建国初年,曾经分封了四位汉族亲王,我的父亲为定南王,吴三桂为平西王,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