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盯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盯上 (第3/3页)

记喝茶聊天着。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四九城,某部门此时却是摆放着罗成的各种早年资料。

    香江有一个罗氏集团,以姓氏命名的集团,跟产业命名的不一样。一般姓氏命名的,决策权更集中,实力会比普通集团更强大,家族氏形式比较多。

    在几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时候,这集团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内某些部门的视野里。捐助的物资都是高端工程型车辆,就那批车辆,几十台。在地震重建后,也是被重要部门瓜分了。那性能和操作便捷,真是没的说。

    但香江那边有一个爱国的资本者,这得关注呀。但毕竟香江现在依然属于英方,不可能派人明目张胆的的去查。国内也在分析这罗氏集团背后到底是谁,猜测过很多人,罗氏这两字就是重要的线索。

    可根本没有人会想到罗成头上,因为罗成消失的时候,虽然是在香江消失的。但查看他的背景资料,很简单,背景是军工方面的戴天德,依靠背景,在义安是有所成就。但他个人还是跟国内其他人一样,每个月领一两百块工资而已。

    加上罗成又不是资本家,又是工业区的书记,都感觉他没有必要在那个时代来临的时候‘逃’去香江。在国内,他出身背景那么好,媳妇也是根红正苗的。

    所有香江出现一个罗氏集团,大家真没往一个消失十多年的罗成身上去猜测。但罗成回国了,还直接从香江运输了一批高档轿车来国内自用。一个消失了十几年的人,突然出现了,再联系他当年的职业,是厂长,区长到后面书记没有错,但产业当年可是车辆。

    再加上罗氏集团捐助的是车辆,基本上没有更巧合的事情吧。

    那么完全可以进一步猜测,当年罗成消失,就是一个障眼法。大家没看破,是因为他消失的地方是英方管辖的香江。而且那时候国内又是新时代来临,没功夫去查香江那边的事了。

    现在可以推断,罗成应该就是当年在香江有了自己的产业,才放弃了国内的书记身份。算是一个为了私利,没有多大奉献精神的人。

    但要给罗成定性的话,他算不算资本家。好像他在国内没有个人的生意,个人没有剥削过一个工人。而且现在政策也变了,这要是去追究罗成的责任,那就是唱反调了。要处理罗成,那就是自绝海外华人回国内投资了。

    既然定不了罗成的错,罗成又这样高调回国,先是去了媳妇娘家住了一些天,这都可以查的到的。然后又回了老家义安。

    本来一个消失的人,十几年后又出现,哪怕就是因为在香江有产业不肯回来了,上面也不会一直研究的。但问题是,你不查罗成这个人没啥,可你查香江的罗氏集团的话,就不得不又回过头来关注罗成了。

    搞改革开放,是内部改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就是想吸引海外资产,带来外汇创收。而不是说吸引一些人来抢国营产业的生意,所以招商引资,也不是什么项目都招的。你要搞出口的,只是来国内加工,那么什么都欢迎。

    要是来搞车辆的,还只卖给国内,跟抢国营车企收入就没区别了,那就不会允许。香烟也是,你可以弄点香烟在友谊商店卖一卖,但想大规模全国各地经营,是不可能给你弄的。

    在没有关注到罗成的时候,罗氏集团在香江甚至其他地区庞大的产业,是被国内关注到了的。而罗氏集团竟然爱国,在地震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那时候还没查出罗成的时候,就分析应该不是台岛那边的人。

    现在罗成主动出现,等于是一个超级‘引资’的对象出现了,现在不光是研究罗成的过往,同时还在研究香江罗氏集团大致的产业。这越是研究越是竟然,哪怕每项产业谨慎点往少了研究,这财富都惊人。

    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接触罗成,然后跟他洽谈,这得有个策略。别是罗成真的只是回来探个亲,然后又回香江了。国内目前有什么筹码留住罗成,必须组建团队来分析。然后派人直接去义安城才行。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