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权与仁德 (第2/3页)
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即便是再怎么迟钝的人,也明白了如今的天下大势。
所以这一次江陵开设大考,不仅是荆襄本地的许多士子踊跃参加,还有许多北方士子同样是蜂拥而来。
再加上去年因为晋国开科举而引得一部分北方士子南下参加今年的吴国科举,以及原本马殷的地盘上的士子参加,可以说今年的吴国科举将会非常的热闹。
对此情形,杨渥自然是深感欢喜。
历史上的南唐为什么那么衰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才匮乏。
如今的吴国随之高勗等功勋老臣的逐渐老去,同样面临着人才不足的困境,只不过经过杨渥的不断培养和提拔,这个问题比历史上的情况要轻微得多。
六月初,当杨渥处理完荆襄的事情,准备启程返回金陵时,朱温身亡的消息终于传开了。
朱温,这个在唐末乱世横行天下三十年的枭雄,最终竟然被自己的儿子所杀,这个消息让吴国众将纷纷震惊不已。
不过杨渥对此却丝毫不感到意外,毕竟历史上的朱温就是如此下场。
唯一不同的是,朱温死的时间似乎比历史上的还要早了一段时间。
“畏威而不怀德,仅仅依靠威权来震慑部将,用残暴来恐吓众臣,这到底不是正途!”杨渥心中感叹。
朱温,当他气势最强的时候,天下各方藩镇无不慑服于其赫赫军威,他的麾下更是名将辈出,能人云集。
然而朱温却一味的以威权驭下,却忽视了仁德,他的麾下众多名将,最终得到善终的都不多。
氏叔宗,朱友恭,这两位都是梁国当年赫赫有名的大将,尤其是氏叔宗,更是统领梁军大败晋军,将晋阳城团团包围,甚至逼得李克用险些逃亡草原。
若不是梁军中恰好出现瘟疫,使得梁军被迫退军,说不定那时候晋国就被消灭了,哪里还有如今的李存勖名震天下。
然而这样一位名将,却在受朱温之命弑杀唐昭宗后,为了摆脱弑君的嫌疑而被朱温所杀。
此外还有丁会、刘知俊等名将,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背叛朱温,至于更早期被朱温杀掉的大将那就更多了。
光凭威权驭下,在短时间内还可以,但时间一长,众将都不是傻子,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都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好处,什么事情对自己不利。
所以当朱温依旧强大的时候,他能够震慑住部将,让他们心中只有敬畏而不敢反抗,但等到他病倒在床上时,朱友珪、韩勍二人的奋起一搏就将他的虚弱展露无疑了。
尤其是韩勍,虽说他与朱友珪一同造反的原因有忠武节度使这一职务的诱惑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却是来源于畏惧。
若不是朱温随意诛戮功臣,导致他们这些老将都感到性命难保,他也下不了那个决心去做下弑君的大案。
除了对朱温之死心中有所感叹外,杨渥同时还想到了他的父亲杨行密。
杨行密早年创业的时候,在袁袭的建议下杀了不少人,这固然在短短时间内就扩大了杨行密的势力,但同样带来了许多恶劣后果。
后来杨行密改变策略,多以怀德为主,以宽厚示人,很快就得到了淮南众将的拥戴,再加上宣州之战击败孙儒和清口之战击败朱温军,使得淮南的凝聚力空前强大,这才奠定了后来吴国的基础。
然而杨行密的策略在有些地方又太过仁厚了,尤其是淮南的地方势力过强,各地刺史都相当于一个个小的藩镇一般,这极大的分散了淮南的实力,使得淮南在与吴越等势力交锋时难以占到便宜。
若不是杨渥后来进行大力改革,加强淮南的集权,只怕如今的吴国也难以有现在这样的威势。
此外,杨行密对待部将的策略同样存在极大问题,尤其是张灏这个反复小人,曾经多次背叛,但杨行密依旧委托重用,甚至让其担任亲军指挥使,这就为历史上杨渥被杀埋下了隐患。
“若是仅有威权那是不行的,还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