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二百八十七章军号 (第1/3页)
募兵两万人,对目前的淮南来说刚好财政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缓减可能遇到的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是如今最适合的选择。
不过做出扩军的决定容易,但选定相应的都督,杨渥却有些头痛起来。
当初台濛病逝的时候,是由老将张训接替的;李神福升官为枢密使时,他的职务由刘存接替;杨渥辞掉的都督职务则由秦裴担任。
然而新的都督却不好确定,因为如今淮南有这个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虽然不少,但每个单独拿出来又似乎差了一点。
比如柴再用和吕师周,这两人的能力杨渥是知道的,都是历史上功劳比较显著的将领,然而他们目前在淮南军中的资历和功劳都还有些不够,加上杨渥在现实中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对他们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确定,自然不能随意提拔这两人。
而刘信和王绾二人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他们的功劳却显得有些不足,至少他们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劳。
至于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说了,各方面都还差得远,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经够快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难保其他将领不会有怨言。
所以将几个有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想了一遍后,杨渥还是无法做出决断。
“李将军,你是枢密使,我淮南军的人事安排你们枢密院也必须提出建议。这都督的人选,你可有什么想法?”杨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询起来。
这一年来,随着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开始由李神福担任,枢密院的各项制度和职权也逐渐走向正轨。
按照杨渥制定的规矩,以后枢密院常设枢密使和左右枢密副使,枢密使必须由武将担任,而两个枢密副使则分别由文官和武将担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文武相互制衡,避免枢密院被武将彻底把持,出现武将独大的局面;而只用一个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其原因则是避免不懂军务的文官乱来。
如今的枢密副使严可求毕竟还算懂军务的,让他担任副使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杨渥可不能保证以后的文官不会逐渐凌驾到武将之上,进而连枢密院这个最高军事机构都被文官把持。
杨渥虽然主张“以文制武”,但这个以文制武是用文官来制衡武将,而不是用文官来指挥武将。若是出现像宋朝、明朝那种文官彻底凌驾在武将之上,甚至连出征的大军都是用不懂军务的文官来统领的话,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怪。
此外,为了避免枢密使权利过大,杨渥又规定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不得亲自领兵;而作为补偿,枢密院的职权却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军事机构。
各种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将领安排等,都必须经过枢密院的确认才可以实行,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向枢密院汇报的,也必须在事后做汇报。这样一来,枢密院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