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zloker01解析『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zloker01解析『一』 (第2/3页)

大学的教职,原因是当时的大学体制很难专门拨经费支持他细胞自动机这个“怪异”的领域中的研究。

    虽然fra放弃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却开辟了另一片崭的天空。他于1986年亲手创办了以他自己命名的frararh公司,开始开发著名的数学软件athatia,并凭借着该软件的商业成功而成为亿万富翁。然而,就他商业刚刚成功的时候,他却毅然再次走进了书房,计算机前摆弄起了计算机程序,因为细胞自动机、复杂性科学对于他来说太诱人了!

    就这样,1991年第二版athatia面世的时候,他躲进了书房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写作。终于,2002年5月,ankindfin面世了。这本洋洋洒洒的厚达1000多页的大部头创造了多项奇迹:整本书很少看见数学公式,而全部用图形进行科学推理甚至证明;全书分成正文和批注两部分,而批注却占据了13的空间;整本书没有参考文献,所有的历史相关工作介绍都放到了批注中;书中提出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如: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世界等等。fra的过火挑衅行为惹毛了美国学术界。然而,这并不影响该书的流行,甚至一跃成为当年亚马逊网站的销量排行首位。

    三、什么是zkr01

    很多人都认为,ankindfin就是一个研究细胞自动机的科学。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么ankindfin就是一种研究各种“计算宇宙”的科学。而所谓的“计算宇宙”,就是指由各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创造的世界。zkr01的观测以及演算系统也是基于这一理论为雏形并整合了事象变移理论研发的,对于事象变移可以引发另一个问题:世界的存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如果一切都是必然的,人无法决定和改变任何事情,那么事象变移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如果一切都是偶然的,那么事象变移也将不能确定任何事情,起到任何作用。只有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时,事象变移才有作用和能发挥作用。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既存必然也存偶然,或是整个世界存是不确定性的。也只有整个世界存是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人们对于科学、哲学和智慧的讨论才有意义。

    整个世界存是不确定性的,那么一个具体事物存是否有确定性呢?这个确定性的问题包含了“一”的问题,即:一个具体事物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呢?对于“一”和“二”的解释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发源点。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一个具体事物的出现完全是人的意识决定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个具体事物的出现是物质本质决定的。唯心的观点无法回答:意识做出某种决定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显然,坚持唯心主义的观点,那么世界就只能是无法被认识的,或是对世界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一个无法被认识的世界,对于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科学和哲学后都转向了唯物的对事物“本质”的研究。如何来认识具体事物?这个问题上,古希腊的“原子论”和古中国的“道论”代表了两种倾向。前一种是通过研究结构组织的方式来认识事物,而后者是通过把握事物与其它事物关系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古中国的“道论”包含了认识事物的思想,却缺少改造世界的理想,后导致的是思想中庸和文化保守顺应。而西方的科学和哲学从“原子论”出发,一直寻找“世界的本质”,这种极端认识倾向后必然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文理想的消失。

    面对万事万物,如何来认识事物间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后的焦点集中了事象变移的“观测机制”的形成上。正是由于有“观测机制”的存,人才能识别和认识具体的事象,生命体全部的智慧都是建立“观测机制”之上的。能注意到什么和不能注意到什么取决于“观测系统”本身的结构,注意到什么和没有注意到什么则取决于“观测系统”当时的运行状态。此层面上,我们就可以对通常所说的物质和精神、客观与主观进行清晰的划分了:物质和客观是对事象静态不变的表述,即能注意到什么和不能注意到什么;精神和主观是对事象变化认识的表述,即注意到什么和没有注意到什么。唯物的物质观中难以回答“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不是物质?一个事物变化了,那么这个事物是原来的事物,还是成为了一个事物呢?”。现我们可以回答:物质就是能量周期性的变化过程,精神是对物质变化过程的“反应”过程。物质和精神都是形式,物质是对形式静态的表述,精神是对形式动态的表述。运动变化之后是否变成了的物质或事物取决于运动变化是否能引起注意系统的改变。对于生命系统来说,“观测机制”之上还存一个“行为机制”,即从认识到采取行动的过程。人们通常所说的意识就是对“观测机制”的注意。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机制,也是一种行为。

    整个世界存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具体事物存有确定性。这一原则中,物质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必然和有规律的,精神世界和主观世界则是偶然和自由的。物质作为精神的基础,客观作为主观的限制,但是物质无法决定精神的发展,客观也不能决定主观将如何变化。采取的行动会引起“观测机制”的某些改变,这种改变即是精神作用到物质的过程,也是主观改变客观的过程。同时,“观测机制”的存也反映了,生命系统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