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军事化”训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军事化”训练 (第2/3页)



    但除了梦想,李晔更想给他们灌输信念。

    只有信念才能让他们跟唐末武人区分开来。

    十几天的训练下来,众人完成了蜕变,终于有些军人的样貌了,明显区别于神策军的惫懒。

    就连李晔这个四体不勤的家伙也健壮了不少。

    看着他们,李晔就像看着自己种下的庄稼茁壮成长起来。

    既然训练差不多了,就要考核。后世小学生都有期中期末考试。

    是时候检验成果了。

    李晔设置了两个项目,一是负重,二是越障。

    大明宫里有很多宫殿废墟,李晔按照后世电视上看到的,照样画葫芦,就地取材,设计了一系列的障碍,而且还设置了陷阱,主要就是检验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总有人想当带头大哥。现在,李晔给他们机会。

    不怕你没野心,不怕你想往上爬,就怕你没本事。

    负重跑相对比较简单,难的是越障,特别是李晔深知人性的弱点,设置的陷阱很有针对性。

    比如在一堆曲折的路线中故意设计一条近道,自作聪明的人肯定抄近道,近道的陷阱是其他路线的几倍。

    但别以为远路就没事,同样有陷阱在等着。

    唐代的小伙子们哪玩过这些?一个个被整的灰头土脸。

    李晔在一边哈哈大笑,为自己的杰作而兴奋不已。

    不过聪明人还是有的,比如周云翼,这小子真的就是灵狐转世,在各种陷阱里游刃有余。

    张行瑾最鸡贼,特别了解李晔的心思,很多针对人性弱点的陷阱对他没用,人家根本不落套。

    还有辛四郎,这家伙简直就是人形坦克,皮糙肉厚,李晔设置陷阱的时候,没有弄杀伤性的,大多以困缚为主,这家伙力大无穷,直接拆了。

    从早上折腾到下午,结束的时候,一个个被整的怀疑人生。

    结果还不错,有三十人通过了考验。

    表现特别突出的有九人,除了周云翼、辛四郎、张行瑾,还有杨鉴、李效奇、马开山、安思成,最令李晔惊奇的居然还有两个外族人。

    一个党项人,拓跋云归,一个突厥人阿史那真延。这两人的姓氏大有来头啊。

    特别是阿史那,好像还是突厥的王姓,不过突厥当年被大唐打垮之后,一部分融入大唐,一部分跑去了中亚大草原。

    融入大草原的基本都改了汉姓,这怎么又蹦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