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5章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5章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第2/3页)

支持是全方位的,在杨青云抵达辽东以后,他划给杨青云十个百户所,共计五千余人以供杨青云驱使。

    程世杰来到兴海城的时候,杨青云正在做一场手术,现在辽东兴海医学院有各种医师六百余人,至于他们培养的徒子徒孙,就多达上千人了。

    其实一直以来,中医和中草药受到的重视都不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虽然对中医也有过扶持,但是扶持的规模和力度都远远不够,堪称杯水车薪,对于中草药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很多医生还需要独自一人进山采药,偶尔有药商种植药材,也只是被经济利益驱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程世杰现在拿出来几十万亩地用来种植中草药,不说辽东中医水平能达到一个多高的程度,至少规模种植中草药是没问题的。

    其实中医的研究也不是多困难,只要舍得花钱,那些传统的中成药,按照流传下来的配方反复试验,总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配比,至于实验对象嘛,辽东多得很,这可不是说人啊,而是辽东数量茫茫多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能为实验提供足够多的数据。

    然而,这一次的实验非常不成功,杨青云原本是想给一名被切断了手腕的工人接上断手,这个手术,放在后世也是难度极高的手术,然而杨青云帮忙六个时辰,结果这名患者还是没有走下手术台。

    杨青云甚至连程世杰的面都没有见,自己把自己关在屋里子,看来这一次杨青云受到了打击。

    第二天的时候,杨青云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

    “大帅,昨天的事情非常抱歉!”

    杨青云向程世杰道歉,虽然说医学院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培养了上万名医生,然而这些医生在杨青云的眼中,都是不合格的医生:“大帅,中医培养起来很慢,如何才能培养出足够合格医生?怎么样才能加快这个过程?”

    程世杰淡淡一笑道:“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算太复杂!”

    在后世,很多人说西医比中医培养人才速度快,也容易。其实这话是非常扯淡的,如果一个西医像一名出色的中医一样,要精通内科、脑外科、胸外科、儿科、妇幼保健科,肿瘤以及心血科等,他们要是比中医学得快才是怪事。

    西医只是把医学进行了细分,就像制造一台精密的汽车,学会制造一台汽车非常困难,如果把制造汽车分成若干模块,那就简单多了。在后世,其实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医也学西医一样,进行了详细分科。

    “只有一个办法分科!”

    “分科?”

    “对!”

    程世杰道:“培养一名中医全科医生,没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没有极高的天赋,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问题是如果只是细分呢?比如说针灸科,这样的医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医理和针灸技术,加上少许实践,就可以出师。”

    杨青云道:“那他若是遇到其他疾病呢,该如何解决?”

    “中医不仅仅在学校分科,还要在医院分科,在小的医院可以分为妇科、儿科、外科、内科,大医院里可以分为呼吸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脑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疼痛外科等,经过细分,医学院的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程世杰也有过自己的思索,传统中医讲究“望、问、诊、切”,这主要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所以中医才会年龄越大越值钱,就是因为只有见过足够多的病例,才能拥有丰富的经验。

    相对来说西医就简单得多,二十一世纪中医的“望、问、诊、切”,大多数都已经被机器取代,特别是诊断这方面,已经基本上全部被机器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经验的缺失,有经验的医生越来越少,或者说,顶级的医疗资源越来越珍贵,所以机器才会大行其道。

    程世杰希望的模式是,尽可能使用机器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但是在治疗手段上,还是更多要采用传统中医方法。

    相对于中医来说,西医的手段才是太糙,对病人的伤害太大,很多药物的后遗症也太多,这些方面中医拥有西医无法取代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培养中医人才更困难,未来西医才有机会大行其道。

    传统中医的行医模式就是医馆,想发展到医院的规模都非常困难,程世杰这方面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用行政的力量推动中医的发展,效果根本无法想象。

    程世杰在辽东的规划中,每个镇至少要建立一座学堂,同样也要建立一座医院,这个医院至少要包含妇科、儿科、内科和外科,基本上可以处理一些常见疾病,在县里建立县级医院。

    杨青云思来想去,望着程世杰道:“大帅,某感觉医术不精,准备……”

    “准备邀请一些名医加入医学院吗?”

    “是有这个想法!”

    程世杰淡淡一笑道:“你可以大胆邀请,你放心你永远都是兴海医学院的院长!”

    就在程世杰与杨青云相量着如何提高辽东的医疗卫生水平的时候,位于沈阳的皇太极犯了难。

    事实上,经过三年多的休养生息,特别是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领蒙古向皇太极投降之后,建奴基本上恢复了海州之战至少八九成的实力。

    随着林丹汗的残部四万余人马投降了皇太极,皇太极多了四五万匹骏马,还有上百万只羊,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让山尽水穷的建奴获得了喘息之机。

    然而问题是,任何事情都有着两面性,人马的增加是好事,也是坏事,这些牛羊和马匹都是需要吃草的,可问题是,可问题是,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也越来越干旱,特别是随着牛羊越多,那些绵羊吃不着足够的草,就连草根也吃了。

    这就形成了连锁的反应,羊吃的草根越多,草原退化的速度越快,没有足够的草,大量的牛羊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没有办法养活牛羊,就没有办法养活那些多人马。

    为了可以活下去,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南下。

    然而,问题是,他们建奴已经被宁海军打出心理阴影了,如果没有找到克制宁海军战术的方式,他们还是没有办法向南发展。

    没有草原发展只是一方面的困难,另外一方面的困难其实是物资的短缺,以靠着晋商运来的盐和茶叶,几乎消耗一空,别说普通建奴,就连皇太极本人,吃饭的时候,用盐就像用味精一样小心。

    现在不仅是普通人坚持不下去了,就连皇太极自己也要快发疯了。

    每十天举行一次的朝会,建奴贵族们脸色都极为难看,皇太极更是阴沉如水,他望着众人道:“眼看就要入秋了,可牛羊没有足够的牧草增肥,到了冬天,恐怕难以熬过去,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后果非常严重!”

    豪格仿佛没有听到皇太极的话,眼皮一耷拉,眼观鼻,鼻观心,神游体外。

    代善拿着一根细线,正在剔牙。

    至于多尔衮,则是在玩着自己的手指。

    皇太极的目光落在了户部承政吴守进身上。

    吴守进哭丧着脸道:“汗王,奴才也没有办法,今年比去年更干旱,咱们的羊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