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7章朕无可嫁女但有妹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7章朕无可嫁女但有妹妹 (第2/3页)

了一封信,在信中非常感谢高起潜对他的支持,对于不要钱的马屁,程世杰一口气拍了三四千字。

    这是程世杰最擅长的地方,如果没有出色的口才和极高的情商,他根本就不可能做稳那个位置。

    如果把瀚钢集团比作一个小型国家,他的职位就相当于京兆县令,最难干的职位之一,高又不高,低又不低。

    在程世杰给高起潜的信中,他向高起潜表示,如果不是这些盐引,他就要急得跳海了,他所剩的军粮已经不足三万石,按照辽南十几万人,可是吃不了多少时间,如果没粮,宁海军的将士要骂娘了。

    现在这些盐引送过来,可算是解了宁海军的燃眉之急。

    面对这两台造型精美的座钟,高起潜发现他不敢独享,思来想去,将其中之一送给崇祯皇帝,另外一个则摆放在自己城西直门附近的宅子里。

    崇祯皇帝其实一直在担心程世杰,虽然说程世杰自己筹集到了军费,自己从无到有,利用孙元化有限的帮助,建立了宁海军,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没有朝廷支援的情况下,发展越来越好。

    对于皇帝而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直到高起潜向崇祯求盐引,盐引对于崇祯皇帝而言,算得了什么呢??大挥一挥,八十万盐引就给了宁海军。

    “你说什么?”

    崇祯皇帝望着眼前包装精美的盐,难以置信的道:“这盐还可以治病?”

    “奴婢岂敢欺瞒皇爷,皇爷就算借给奴婢十个胆子,奴婢也不敢欺瞒陛下!”

    高起潜指着面前的盐道:“就这种盐,程世杰程大将军转卖给了徽州商人……若不是这些盐引送到辽南,程大将军麾下就要断粮了。”

    “断粮?”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顿时就急了。当初的关宁军可号称炸营军,经常隔三差五哗变,如果宁海军也断了粮,程世杰就算是再有本事,恐怕也没有能力力挽狂澜。

    “皇爷莫要担心,有了这些盐引,程大将军可以从徽州商人手中购买粮食,有几十万石粮食,程大将军所部,还能坚持下去!”

    崇祯皇帝这才松了口气。

    用盐引可以控制宁海军,这就好,宁海军万万不能失控。

    可问题是,光有盐引还不保险,最保险的是,加强与程世杰的联系。

    可如果联系呢?

    如果崇祯皇帝有女儿的话,那就嫁一个女儿,让程世杰尚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可问题是,崇祯皇帝是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他比程世杰还小十五岁,最大的女儿坤兴公主才四岁,实在太小了,如果坤兴公主十四岁,那就可以先定亲。

    就在崇祯皇帝浮想联翩的时候,他脑袋中灵光一闪,朕没有适龄可以嫁的女儿,但是有妹妹啊……

    他的老爹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泰昌皇帝朱常洛,也是一个苦命人,生了七个儿子,夭折了五个,除了老大朱由校和老五他自己,其他兄弟,最大活到八岁。

    其中朱常洛还有十个女儿,老大怀淑公主,活到八岁,老二、老三、老四全部夭折,老五宁德公主下嫁刘有福,六妹遂平公主朱微婧下天启七年下嫁齐赞元,皇七女朱微婉、皇九女朱微妱、皇十女朱微姃也夭折。

    现在只有一个妹妹未婚,那就是皇八女朱微媞,可问题是,她的母亲李康妃,崇祯非常不喜欢……

    这是古往今来有名的悍妇,作为康妃,却敢以下犯上,活活殴死王皇后,也就是他大哥朱由校的亲生母亲。

    李康妃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女主角,李康妃虽然对崇祯皇帝有照顾抚养之恩,可问题是,这个女人没有给崇祯什么好果子吃。

    要不然,仅仅比崇祯皇帝小一岁的皇八女朱微媞应该早早嫁人,偏偏崇祯皇帝装聋作哑,把他妹妹拖成了老姑娘……

    可问题是,现在这个姑娘偏偏成了香饽饽……

    ……

    程世杰并没有想到,远在锦州的祖大寿给他送了一个侄女,而崇祯皇帝却给他找了一个妹妹。

    程世杰最头疼的问题是,手中的人手不够用。

    造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哪怕是在古代,看似比较容易的木质帆船。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木材都可以用来造船,这需要从无数木材中优中选与优,完全确定没有一颗虫眼之后,才能将这种木料拿用烟熏,使用脱水。

    与制造家具和门窗的木料也不一样,那种木料需要完全没有水分,才不会变形,然而造船的木料,既不能湿,也不能太干燥,太过干燥不行,被海水一泡便发涨,吸水变沉。

    太湿也不行,在海上烈日暴晒之下木材会脱水,整个船体结构也就被破坏了,太干太湿都会要人命的。只有最富有经验的工匠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木材保持最佳状态,确保船体结构稳定和牢固,这正是那些老工匠珍贵的原因。

    程世杰是工科生出身,他非常清楚,要培养一个高级技工有多难,毫不夸张的说,那不仅需要其本人有极高的天赋,更需要他付出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没有个数十年的埋头苦干刻苦钻研,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才。

    在明朝这个大环境下,如果家里真出现这样的人才,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工匠的地位太低,收入太低。

    这样的人才不可能出现在一个官宦世家,也不可能出现在一个书香门第,更不可能出现在一个精英阶层的家庭里,因为以他们的条件和能力,完全可以选择更轻松,回报率也更高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或者是从商从政,都远比在工厂里当一个脏兮兮的工匠要强。

    可问题是,少数由医生、律师、官员、商人这些高收入人群却支撑不起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地方政府。

    遗憾的是,大明并没有给这些宝贵的工匠以他们应得的待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