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4章 做杂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44章 做杂工 (第3/3页)

为他年纪尚轻,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我们怕沉重的柴担压坏了他,所以轮流替他挑了回来。”

    影净、影空也附和说:“是啊,是啊,契此虽然力气小了一些,但每天打柴还算尽力。”

    既然大家都为契此求情,监院也不好再说什么。最后,他指着契此的脑门说:“看在影清他们三位的面子上,这次就饶了你。不过,你给我记住,寺院不是养懒汉的地方,你要好自为之!今后如若再次犯错,我可不管你是谁推荐来的,一律迁单(驱逐出寺)!”说完,监院扬长而去。

    影清拍拍契此的肩膀,又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契此,在天华寺,有我们兄弟给你作主,你谁也不用怕。”

    契此对师兄们能在关键时刻为他伸张正义,心中感谢不尽,再次流出了热泪。从此,他更加敬佩三位师兄了。

    时光就这样平淡地流淌着。

    寺院的生活极其清苦,尤其是那种缺油少盐的粗茶淡饭,一般人很难适应。

    早饭一般情况下只有稀粥,中午因为有檀越布施、施主供斋、香客用餐,饭菜稍微好一些。

    由于律条中有“非时食戒”,佛制比丘过午不食,俗称“持午”,所以,原来的僧人没有晚饭吃,一日只能用早、中两餐。

    禅宗丛林兴起之后,提倡农禅并重,由于禅僧每日必须参加繁重的劳动,不吃晚饭饥饿难忍。

    祖师们权巧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变通,称午后之食为“药石”——以疗饥病。

    既然是药食,当然很简单,往往是将中午的剩饭加水,熬成一锅稀粥对付。

    契此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出家伊始,很难适应这种饮食。早上喝下三五碗米粥,几泡尿撒出来,肚子里便空空如也。相对而言,寺院中午的饭菜会好一些。

    可是,由于山高路远,契此他们打柴中午回不来,只能在山野里就就泉水啃干粮。

    因为缺少油水,吃下的干粮根本不禁饿,不一会儿肚子里就开始唱空城计;这也是他浑身乏力,无法将满满一担柴挑回来的原因之一。

    干重活需要大量体力,长身体更亟需摄取营养。没办法,饥饿难耐的契此只能一早、一晚拼命往肚子里灌稀粥。

    一来二去,他的胃越胀越大,几个月下来,竟然能喝下十大碗稀粥,肚子大得像是怀了八个月的身孕一般。

    从此,他变得大腹便便——真正是吃饱了撑的!

    契此很是羡慕、敬佩三位师兄,他们干着同样繁重的活,中午也只能啃一些干粮,却还能严格遵守佛制,做到过午不食。更神奇的是,他们不但从来没有说过肚子饿,而且一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精力格外充沛。

    据说,修行到家的人,以禅悦为食,不但能滋润色身,身轻体健,而且法喜充满,神力无边,其奥秘、其美妙,简直难以想象。

    契此心想:莫非,这三位每日打柴的师兄,也已经修行到了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圣境界?

    还有一件事,契此百思不得其解。他因为从小不吃肉,所以对肉食的气味极为敏感。可是,自从他来到天华寺,与三位师兄住在了一起,经常能在房间里嗅到一种肉食特有的腥臭气息。

    可是,佛门清静地禁绝一切荤腥,哪里来的腥气?

    再说,这个房间分为里外间,三个师兄住在里面,外屋存放他们干活的工具及其一些杂物,角落里安置着契此的小床,压根没有锅灶,如何会产生烧煮肉食的味道呢?

    契此以为这又是心魔在作怪,变现出这种讨厌的气味来干扰他,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他一直没有理会。

    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三传统庙会,附近的村民寺院门前的广场上唱大戏。三位师兄大概是去看热闹了,到了就寝的时间还没有回来。契此想为师兄们铺好被子,就来到了他从未光顾过的里屋。

    那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更加浓重了!

    “阿陀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契此心中默念佛号,想借佛的加持力压制住这莫名其妙而来的感觉。

    但是,毫无作用,他越接近房屋后墙,煮肉的味道越浓。

    他的鼻子极其敏感,感觉到气味是从挂上在墙上的一幅画后面传出来……

    契此掀开画,发现墙上的几块砖头是松动的,而且能感受到有一股子热力向外辐射。

    他小心翼翼拿开一块砖头,一道亮光射了出来——墙里居然有一段最大号的蜡烛在熊熊燃烧!

    他把那些松动的砖头都拿开之后,发现墙里被掏了一个洞,蜡烛上方居然架着一只砂锅,锅里炖着一只被剥了皮的野兔,正在咕嘟、咕嘟冒泡!

    “哇!”契此一边向外跑,一边剧烈呕吐。吐完稀粥吐胃液,吐干胃液吐胆汁,他几乎将五脏六腑都吐了出来……

    他好不容易才停止了呕吐,第一个反应就是去向监院报告影清他们偷偷煮肉的事情。

    因为,僧人杀生吃肉,是根本大忌,是不能违背的戒律。

    这不是告密,而是互相爱护;僧伽之所以能够和合共住,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促进,是重要基础。

    但是,他转而又想,或许是师兄们在打柴时偶然遇到了一只死野兔,一时嘴馋,所以……

    人生旅途中出现错误,人人不可避免,只要真心忏悔,不再重犯就好。于是,契此重新回到里屋,故意留下了一块砖头没有重新放回去,让师兄们明白,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被人发现了,赶快改正。

    果然,三个师兄什么话也没说,并没有因此怨恨契此,对他依旧像从前一样。

    不过三天之后,影清代表另两个人找到监院,要求将契此搬出他们的房间。

    监院不解:“为什么?你们不是在一起住得好好的么?”

    影清严肃地说道:“按照戒律,沙弥不能与比丘共住一室。契此是个小沙弥,尚未受具足戒,所以,不应该与我们同居一室。”

    监院说:“你们那套房子是里外间,实际上算两间,并不违制。”

    影清毫不让步:“可是,里外之间没有安门,只有隔着一道布帘,他随时能出入我们的睡觉的地方。”

    既然涉及了戒律,监院也不敢变通,只好让契此搬了出来,住进了存放农具的半间仓库里。

    戒律嘛,人人都得严守。

    不是么,每当本年布萨,比丘诵戒之前,总是先说:“沙弥出堂否?”

    作为小沙弥,不该听到的不能去听,不应见到的不能去看。上千年来,历来如此。因此,契此并没有多想,依旧尽全力打柴,依旧敞开肚皮喝粥,依旧每天乐乐呵呵。

    俗话说,熟能生巧。契此每天砍柴,慢慢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事倍功半,还是砍那么多柴,但砍柴的时间却比原来大大缩短了。

    于是,他就有了一些空闲时间,在山林里转转,一来观赏山林里时刻变化的美妙风光,二则顺便寻找一些山果、野菜,填充他那咕咕乱叫的肚子。

    有一天,他只顾欣赏烂漫的山花,不知不觉间翻过了一道高岗,来到了另一条山谷里。这里,灌木丛生,野草齐腰,环境幽静,人迹罕至。

    契此心想:师兄他们,应该就在山谷对面的山林中打柴吧?

    忽然,契此似乎在一个灌木丛旁边听到了一阵簌簌声响,好像是什么东西力图挣脱的声音。

    他连忙走了过去。他距离的越近,那声响就越急,最后变成了拼命挣扎:

    “吱……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