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2章 打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2章 打杂 (第2/3页)

子弟。但多年的夙愿毕竟实现了,遥远的佛途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

    从这一天起,他开始了在寺里的修行生活——

    挑水、舂米、磨粉、打柴、种菜,成为张少飞一天中的常态。

    几乎每一个僧人正式出家之前,都要先在寺院里做一段时间的行者——干杂务的带发修行人。

    也就是说,行者,处在被考察、被考验的时期,能通过者可以得到剃度,否则便被淘汰。

    也正因为如此,行者的所谓修行,就是修苦行——干的是最繁重的杂务,却没有任何地位,甚至受了委屈也只能放在心里。

    而当时的张少飞——张行者,在东禅寺,就处在这样的一种位置。

    东方,尚未吐出晨曦。

    启明星,仍挂在灰黑的天穹中,眨着眼。

    张少飞已起床,光着脚,挑着水桶,到寺院后的山溪挑水去了。当其他师兄弟按常规时间起床,到厨房拿起水桶时,水池已快被张少飞灌满了。

    当时,世间还没有碾米机,寺院七八百号僧众吃的米,全部都是靠人工舂米。

    舂米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一口臼,用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它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径不小于70~80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臼内凿有螺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用石灰混河沙贴平,以便于清扫。

    在臼的上面,架着用一棵大树段做成的“碓身”,“碓”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碓”肚的中部,两边有支撑翘动的横杆,就像玩杂技的“翘翘板”中间支撑那玩意儿,“碓”尾部的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把重心移到“碓”尾并将其向坑里踩压下去,“碓”头即抬了起来,然后舂下去,抬起来,再舂下去,就这样机械地重复,便是舂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