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走向胜利 (第2/3页)
时逐渐退居军事指挥二线,不再参与前线作战指挥,刘诚志也很少干预前线指挥,将随后的战略反攻重任交给了罗耀武。
虽然与战略反攻时期的几次大会战比起来,京津大会战不算什么,但是谁都得承认,这是罗耀武军事指挥的巅峰之作。
也正是这场大会战,使罗耀武赢得了“东方朱可夫”的称号。
不管怎么说,这场大会战彻底改变了战争走势。
只不过,战略反攻之前,还得让七个主力集团军与众多编集团军充分休整,补充损失的主战装备。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虽然高统帅部已经将分配给东北军的主战装备运送到位,还答应了刘诚志的请求,北方战区成立战区级的空军指挥部,即北方战区的空力量单独运作,不再与其他战区的空力量混合使用,但是东北军扩编的问题上,高统帅部并没做出让步,即没有答应现有编集团军的基础上再成立几个主力集团军的请求。
与主力集团军相比,编集团军的大问题就是没有装甲部队的编制份额。
虽然具体操作,刘诚志采用了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建议,即以步兵部队的名义组建装甲部队,但是所需的主战装备就是个大问题了,高统帅部显然不可能按照刘诚志的要求为东北军提供主战装备。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主战装备生产厂,自行生产。
这也是当时东北军重点解决的问题。
人手不是问题,当初从东北撤出来的时候,罗耀武就格外重视军工企业的工人,特别是各大重型装备生产厂的技术工人,还想方设法的将一些重型装备生产线运回北京。只是受现实情况影响,这些生产企业一直没能复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诚志不但让陈必时负责装备生产工作,还亲自去了西安一趟,与当地的军工生产企业达成协议,引进了一批复产所需的关键设备,并且设法雇佣了一批高级技术工人。
当然,这些都不是罗耀武需要担心的问题。
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策划战略反攻行动,第一部就是打下唐山、承德与秦皇岛,将美日联军赶出华北平原。
按照计划,东北军的七个主力集团军将一个月内完成整编。
一个月的时间不算长。
虽然装备已经运送到位,但是人员补充却是个难题。东北军并不缺乏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如果不是高统帅部一直压着东北军,没让罗耀武按照自己的想法扩充编制,以东北军的规模,就算再组建十个主力集团军也不是难事。问题是,之前的战斗,编集团军的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很多情况下,正是编集团军的存,特别是那十多个素质不亚于主力集团军的编集团军,成为了真正的顶梁柱。主力集团军能有常表现,也与全力配合的编集团军有关。
不到万不得已,罗耀武绝不会用编集团军去补充主力集团军。
只是要想让七个主力集团军一个月之内恢复战斗力,就得动用编集团军。即便有数万伤员能一个月内痊愈,可是以七个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