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7到10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第三十七章7到10处 (第1/3页)

第三十七章7到10处

    林格发达后一贯有组织聚会的传统,不过早期的聚会规模都不大,受邀请和有资格参加的人也很少,每次多邀请10来位客人。

    除了一些家庭聚会之外,这种公开聚会可以归纳为3种性质,一是参加的都是国防军职业军人,有军事沙龙的意思,二是邀请企业家、金融家和外国投资者的聚会,这通常都会混杂着一些商业上的利益纠葛,林格的很多商业合作都是这时拍板决定的。

    这两种聚会都相对比较正式,讲究礼品、礼仪、着装等很多细节,大餐方面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德国人习惯先喝啤酒后喝红酒,大餐方面,德国其实也有很多特色菜,而符合林格口味的,就是德国沿海地区的一些海鲜了,例如波罗的海的烟熏基尔鲱鱼炒蛋,北海赫尔果兰岛的龙虾汤,梅克伦堡州的鲱鱼汤和霍尔施泰的贝壳汤等。

    这个时代,这些鱼虾之类的海鲜都是非主流食品,因为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和冷冻技术刚刚世界普及,内陆地区的人民还没有养成吃鲜海鲜的习惯和口味,他们吃的多的只能是腌制过的海鲜,不过,对林格来说,很显然的就没这些问题了,海鲜对他的诱惑力远比烧牛肉有吸引力。

    后一种性质的聚会就属于林格独创了,形式很简单而且休闲的意味重些,吃的东西也有林格特色,比如说夏天花园里的烧烤,冬天室内的火锅。

    林格初的想法非常简单,前说过,他喜欢花园里一份烤香肠,一份冰啤酒的悠闲日子,可长时间总这么过,却难免有些孤单。

    不久以后,他开始决定走入群众去,这有利于他宣泄压力,进行身心调节,而且,林格认为这种轻松随便的气氛,非常方便他和手下们联系感情。

    但是,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的,想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林格愕然发现,德国缺少国那种街头巷尾从清晨卖到深夜的小吃摊,唉!真没人性。想想以前,后半夜街边烤肉摊和兄弟们吹牛的日子真令人怀念。

    没有小吃摊也就罢了,事实上,德国连小吃店也不多,化风俗上的不同,让他这套喝着小酒,吹牛联络感情的想法很难行得通。

    而天天带着手下们去啤酒馆,绝非林格所愿,那过于公众化了,而且没有林格特色,后,林格灵机一动将自家的后花园,改造成了一个24小时的聚餐场所。

    这下皆大欢喜,林格工作之余不再孤单,也能和手下们侃侃大山,联络下感情,他的下属也得到了和上司亲近的机会,有了强烈的被认同感。

    初的时候,这种聚餐只是一个大方的老板,善意的邀请手下来一起享受生活、沟通感情的渠道,表现的是他关心下属和平易近人,形式简单,大家也都很随便,放现代来看,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餐而已。

    很低的心理要求和熟悉的环境和人群,让林格和手下们享受着香肠和啤酒时,也总能很自的放松自己,而每当想起可怜的前世兄弟王三留学德国时的一些趣闻时,林格嘴角又总能露出会心的微笑。

    比如饮食上,王三就说德国的小面包好现买现吃,隔夜或只隔几小时后,就会硬得和小石头一样,变成佳防身武装,他说这是正统的“狗不理”面包。

    还有就是乳酪,按王三的说法,很多留学生都受不了乳酪的味道,而不敢吃,其实乳酪就好像臭豆腐一样,吃着吃着就会上瘾,而且越臭越爱吃。当然啦!这非得要练一阵子不可,所以好避免一开始就去接触“太厉害”的乳酪而导致晕头转向。

    不过林格只是想想而已,他本人一向对臭豆腐和乳酪都敬而远之。

    这种回忆是林格自从上次心理失去平衡后,而找到的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解和减压的方法,因为他发现,故意去压制,并不意味着遗忘,反而会因为日积月累而越来越厚重,一旦爆发就会强烈。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林格越来越位高权重,这种轻松的工作餐就不受控制的慢慢变了样,逐渐形成一种攀比和地位的象征,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feishuwx.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