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节 连续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六节 连续剧 (第3/3页)

第二次反围剿中广泛使用的揭帖,反而只在计划中轻描淡写的提了一下。

    为了增强说服力,丁丁特意准备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评书《髡人拍案惊奇》,一个是木偶剧《美洋村故事》。木偶剧大家都看过了,《南海风雷》和《考验》在海南各地演了几百场,换个剧本大家很好理解。但是这评书?听众们立刻炸了窝,嘀咕了起来。

    「《美洋村故事》的故事?好熟悉的感觉!」

    「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沸羊羊,软绵绵……」有人小声的哼唱起来。

    「丁丁,你这是要重新发明评书?」邬德终于恶意满满的提出了大家的疑问,丁丁这是打算趁机把曲艺宗师的帽子给自己带上吧,所以邬德用了重新发明这个词。

    作为一个专业黑子,丁丁怎么会不知道元老们的小心思,这个问题他做的准备工作很足。

    「"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这是黄宗羲对柳敬亭说书场面的描述,这位柳敬亭,目前正在南京演出呢,实际上三国、水浒、隋唐等几部著名的评书作品,现在已经出现了。当然现在还不叫评书,更多是唱书,柳敬亭演的就是弦子书。」

    做完科普,也顺便打消了元老们的疑虑,丁丁豪情壮志的一挥手,继续说道:「要说重新发明也没错,我们要用现代管理思想重新发明一遍曲艺。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秘而不宣的陈规陋习,将在我们的连续剧模式的制作方式前一败涂地,然后重获新生!」

    「说正事。」一看丁丁又要进入激情澎湃的状态,马千瞩赶快打断他,把会议从错误的路线上拯救回来。

    通过丁丁的案例介绍,大

    家算是明白了所谓连续剧模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大约就是借鉴了电视连续剧的制作方式,把各种新闻素材进行主题性的汇编,写成故事性很强的剧本,然后再用不同的评书、戏剧、木偶剧等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改编。最终的产品在文宣部进行标准化,主要是剧本,戏剧的话还要加上服装道具,然后由驻外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向大明内部散播。

    古代社会学习成本很高,剧本更新频率很低。一个脚本创作出来之后几十年上百年不变很正常。一部《水浒》从宋代开始修修补补一直说到现代,以较为大众的北方评话来说,常说的脚本不到二十个。传统戏剧目较多,但是常演的剧本也不超过百出。虽然从打磨作品的角度看,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经过了千锤百炼。但是剧情老套,情节单调却是毋庸置疑的。能延续百年,还是文化市场缺少产品造成的。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欢迎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