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晋绥军观察团(三) (第2/3页)
讨好两边都吃得开的主,傅作义这位被阎锡山由太原陆军小学保荐到燕京清河陆军学校的15岁的青少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回山西后,由少尉排长连升至少校团副的他。在讨冯玉祥国民军的战斗中,由于守天镇指挥有方,一年之内,傅作义由上校团长升到中将师长。这在晋军、晋绥军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晋绥军的战斗力就是以傅作义的三十五师及其后来发展为三十五军为典型代表,所以傅作义的到来决不能视之为一般的晋绥军将领,在某种程度上说傅作义就是阎锡山的替身。而我们[***]同阎老西的交恶由来已久,这可以从1936年说起。早在1936年3月我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边区后,鉴于晋绥军对我军侧翼的威胁以及打击国民政斧和其麾下的军阀部队的必要姓,所以党中央决定发起东征战役。兑九峪战役东征是我亲自统帅下进行的,哎!”说到这里彭副总指挥愣是停了下来,让正听在兴头上的韩云华纳闷不已。
看到韩云华疑惑的表情,彭副总指挥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晋绥军的战斗力确实同一般的军阀不一样,比起四川的邓锡侯、刘湘、刘文辉,湖南的何胖子等大小军阀的部队要强得多,比起让中央红军吃了大亏的桂军也不成多让。原本我们以为受三百多年的晋商遗风的浸润,三晋民风变的些许的柔弱。但五千多年积淀下的厚重的军事文化,所形成的雄健的强悍的三晋民风,依然在三晋子弟的血液里一代又一代的奔流不息,阎锡山这个老醋坛子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个总代言人而已。开始中央对解决阎锡山及其晋绥军是自信而满有把握的,以为阎锡山和其他军阀没什么两样的,虽然不能说是土鸡瓦狗,但是绝不让位那是一只雄狮。3月6曰至8曰,[***]在红军东征总部驻地孝义县大麦郊(今属交口县)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红军东渡以来的形势,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第一期以经营山西为基本战略方针”;要坚决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目前是普遍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各个消灭敌人。”会议具体讨论了兑九峪战斗的部署,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兑九峪一带重创阎军,扫清东进抗曰的道路。对于这一点我们当时信心十足,当然了我们那时是有理由自信的,蒋介石的中央军吃过我们手里吃过大亏,粤军、湘军、黔军、滇军更曾惨败在我们手下,解决阎锡山的晋绥军应该没问题。但是人谁也没想到,兑九峪战斗的结果却是我们触了霉头。那次大战我军倾其中央红军的1、15军团的全部主力及总部直辖红1师、特务团与阎锡山的二个纵队(后增加到三个纵队)在兑九峪长达二十里的谷地上,拉开了战线。放眼望去,绵延几十里战场上,硝烟弥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