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保和殿胪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章 保和殿胪传 (第2/3页)

是可以考个状元的呀,”廷瑑长叹说,“就叫三哥的事搅黄了。”

    “你怎能怪我?”廷璐不悦地道。

    “算啦,算啦,”紫桐插言道,“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不错了,管他高中低中!”

    一餐饭还没吃完,家常话还正方兴未艾,忽听得门外一片筛锣声响,一伙街混混大叫大闹进了二门,前面两个吏部笔帖式高举着大红喜帖,笑喊着:

    “皇恩浩荡,张廷瑑老爷大喜啦!”

    饭桌上的张廷瑑夫妇闻讯一齐跑了出来,后面是若霭若澄兄弟和全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张廷玉夫妇三人走在最后,但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年廷瓒、廷玉、廷璐高中就是这么个喜庆劲儿。

    廷瑑抢步上前看那喜帖儿,只见红底金粉鲜亮写着:

    恭叩张老爷讳廷瑑高中殿试一甲第四名进士

    张廷瑑开始一怔,再一喜,接着眼眸里闪过一丝儿不易觉察的遗憾。他没能高中状元、榜眼、探花,但毕竟是中了第四名。况且一甲第四名,按例是殿上胪传唱名的角儿,煞是出人头地,风光耀目的了。

    “哪位是吏部来的堂官?”张廷瑑冷静下来,向来报喜的人群中问道。

    两个笔帖式忙闪了出来,笑嘻嘻打了个千儿,迎着问安说道:

    “您老就是新贵人了?给您请安了。”

    “一甲头名是谁?”

    “回爷的话,状元是王文韶老爷……”

    “唔,前大学士王掞的儿子,输给他倒也不算太冤。好了好了,给他们赏银吧!”张廷瑑对他夫人喊了声,夫人早就把赏银带在身上了。吏部堂官和街混混得了多少不一的赏银,混混们一窝蜂出门了,一堂官却说:

    “老爷,刚才我们先去了老爷宅子,门人说老爷来了张宰相府,我们再赶到这里。大人要小的转告新贵人,明日一早去吏部报到。后天去保和殿胪传面圣,这是大事儿,不能耽搁。”

    “知道了,你们请回吧!”

    虽然两个儿子没有喜报到,但张家最小的一个弟弟高中了,全家人还是喜气洋洋。回到花厅重新布酒,祝贺廷瑑在这届波谲云诡的科考殿试中终于夺魁。

    张廷璐举酒祝弟说:

    “哥在康熙五十七年,取殿试一甲第二名,哥当主考没让弟得福反而染祸,弟还是高中了一甲第四名,足见弟的学问在哥之上,幸哉幸哉!”

    “哥要不出事,弟一定是状元!”廷瑑喝了廷璐敬的酒哈哈大笑。

    张廷玉在一旁拈须微笑,他没想到皇上对此次恩科如此看重。试卷到他手上没两个时辰,就把黄榜定了下来。原说再过几天胪传面圣,也提前到了后天。大概急于要李绂、杨名时、田文镜等走马上任,才作如此决断吧。

    隔日凌晨五鼓,由礼部司官引领,状元王文韶、榜眼尹继善、探花刘墨林居首,后面是张廷瑑等二百四十六名殿试一二三甲进士,从午门右掖门进大内,迤逦走过天街,朝太和殿走去。此时满天星暗,辰星如炷,曦光初露中,只见满宫廊庑檐角,吊着的一盏盏明黄宫灯,闪闪烁烁。一片银光似虚似幻,衬着高耸殿台,展翅飞檐,长长的队列脚步杂踏走过金水桥,如登仙界。进入太和门,抬头望去,只见远处巍巍矗立云霄的三大殿,在渐次泛出红霞的晨光中,金碧辉煌,令人眩目。通道品级山旁,御林军士一个个挺胸突肚腰悬佩剑,石甬石像般呆立着。从这些威严的皇家卫士们身边走过,这群新进的“贵人”们不觉都是一噤,连脚步都放轻了。还没登上三大殿月台,便已感受到九重天阙的皇家风范的威严。

    礼部司官引领进士们来到保和殿前,便示意停下――这都是昨日反复交待过的,无须多说。进士们默默无言,瞪着灯烛辉煌的保和殿,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恩遇和荣宠,想念着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进身之阶,辉煌腾达之日,一个个感佩满怀,泪盈满眶。没过多久,便见礼部侍郎尤明堂从保和殿走了出来,走到众人面前南向立定,朗声说道:

    “奉圣旨!”

    进士们将手一甩,马蹄袖打得一片山响,黑鸦鸦跪在地上齐声唱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

    尤明堂款声说道:“奉圣旨,着由一甲第四名进士张廷瑑唱名胪传,觐见圣颜!”

    “扎!”张廷瑑从刘墨林身后爬将出来,朝保和殿叩了个头,双手接过尤明堂捧过来的名单,起身又向大殿一躬,这才转过头去高声唱名:

    “状元王文韶、榜眼尹继善、探花刘墨林……”念到他自己的名字时,嗓音有点发涩,但念过二三十姓名后,嗓音清脆豁亮,也就自然了。

    这就是所谓殿前胪传,王文韶打头,领着榜眼、探花和后面唱了名的进士,鱼贯而入。在邢年指定的地方肃然跪了下去,当张廷瑑最后唱完第二百四十六名殿试一二三甲进士的最后一名,跟着进去,跪在刘墨林下首,已经花去小半日光景了。人人摒声静气等待着,已是浑身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子。

    忽地,猛听殿上三声静鞭,接着鼓乐丝竹之声,细细而起。大太监李德全高声道:

    “万岁爷驾临了!”

    新贵们这才恍然大悟,雍正皇帝压根儿不在宝座上。当然也没谁敢抬头看个究竟。斯时,雍正皇帝在乐声中徐步从龙门走了出来,后面亦步亦趋跟着怡亲王允祥、廉亲王允禩和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和国舅爷隆科多。雍正皇帝也许一夜没睡好,脸上有几分倦容,悄没声息径自上了设在殿中的须弥座。司礼的是十三爷允祥,见雍正向自己点了下头,便忙一躬身,站到御座前高声道:

    “雍正元年恩科进士胪唱已毕,各新中进士入跪聆万岁圣谕!”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

    雍正抿了一口热**,润润嗓子,开始“圣谕”道:

    “你们都是读书人,响鼓不用重棰,好钢却也要多磨。昨夜朕详按了你们的履历,二百四十六名殿试一二三甲进士之中,出身寒微者占了多数,而士绅乡宦仅三十四名,恩荫贡生殿试取中的不过十三名,余下四十六名名省司道和六部九卿子弟,李绂取士尚属公道。”他端起杯子,双手下捧着却不喝,继续侃侃而言,“国家取士,三年一比,为的什么呢?为的是用你们这些人来辅佐朕协理朝政,或代朕绥抚地方,治理民事,体察民情。子曰‘学而优则仕’,你们已经是学子中的佼佼者。你们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靠的什么呢?靠文章、学识,今后你们做官,靠什么呢?朕送你们两个字。”

    大殿中静极了,雍正顿了一下接着道:

    “这两个字是‘忠诚’。‘忠’就是要忠心事主,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诚’就是要诚实做人,不能耍奸使巧,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你们看,这里站着一个张廷玉,他是前朝宰相张英的二公子。当年和你们一样,也都靠寒窗苦读才有进身之阶,他没靠父亲的荫庇,也曾听过先帝爷胪传圣训,如今又是朕的股肱心腹之臣,他靠的就是‘忠诚’二字!”雍正把目光移向张廷玉,颇有所感地接着说道:

    “廷玉,你数十年兢兢业业,勤公忠廉,像你先父文端公一样,有‘古大臣之风’,不容易!你宠辱不惊,此次科案风波中你的引辞,足见你以朝廷大局为重,忠贞不贰。朕今日就给他们立个楷模,记档――张廷玉着进一等候爵,赐紫禁城骑马,由其选子孙一名恩荫贡生,随皇子宗室陪读待选。”

    “万岁!”张廷玉做梦也没想过皇上突然说及自己,更想不到一下子给予这么多的赞誉封赏。忙提袍甩袖跪了下去叩头说道:

    “万岁如此荣宠,臣何以敢当――”

    雍正手下一摆叫起道:

    “朕说了,要给这二百四十六名进士立个榜样,你当之无愧。至于张廷璐的事,也已查清,着他去江苏做学政,暂离京城也好。你不是又有一个弟弟,啊,叫张廷瑑吧,还是胪传唱名一甲第四名进士。文端公做过朕的师傅,家教有方,几个公子个个都中了进士。这些朕不去说了,张廷玉,你跪安吧!”说罢,含笑喝了口奶杯子里半凉的奶。

    接下去,允祥高唱:

    “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张廷玉做梦似的,起身回到原位,一看隆科多、允禩青着脸瞪着眼窥视着自己,他又倒抽了一口冷气。他全无心思去捉摸状元公进表称谢奢华粉饰到极处的状元文章,眼前似乎又出现了一场宫廷新的腥风血雨。

    362

    首先我们说说清朝皇帝的衣着服饰。皇帝的衣着服饰不仅为防暑御寒,而且是地位、权力的象征,神圣与威严的体现。到了乾隆年间,冠服制度得到完善,既保留了满族服饰中披领、马蹄袖的风俗,又沿袭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还有象征皇权的十二个图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火等等。把天下最美好的比喻和赞美都用在皇帝的衣服上,用来表示皇权神授、皇帝德慧完美。

    清代的皇帝穿衣服戴帽子,是有严格的制度所规定的,而且这种制度和季节是分不开的。皇帝按季节穿衣服,它分别是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式样、颜色规格,文饰他都有严格的规定。

    大典祭祀和朝政时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年节喜庆的日子穿吉服,又称龙袍;平时穿常服又称便服,打猎穿行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每种服饰,又有皮、棉、夹、单、纱等冬天夏天的分别。

    皇帝的衣服不但种类很多,而且更换频繁。在清宫内不但设有四执库,专门存放皇帝的服饰,而且每天还有一批太监,专门管理皇帝的服饰和穿戴。不仅如此,还建立一种档案叫《穿戴档》,详细记录皇帝每天服饰的穿戴情况。

    据记载,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雍正元年曾下诏,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举行过千叟宴。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的前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殿高20米,面阔九间,殿内正中挂有“正大光明”匾,为顺治皇帝御书,殿两侧设有象征政权的“江山金殿”和“社稷金殿”。乾清宫明朝时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是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雍正皇帝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斋,这里专门举行内廷典礼。

    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皇帝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也都在这里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