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 国舅改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章 国舅改诏 (第2/3页)

,至少比暴虐的胤祯要好。谁知康熙深谋远虑,筹划得滴水不漏,最后却阴差阳错,召胤禵回京面圣的谕旨被扣,使胤祯和隆科多赢得了时间。现在遗诏已经宣读,倒行逆施硬塞给大清亿兆臣民一个凶狠的新皇帝,一切都成定局。再要更改,便意味着一场厮杀,千万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怎么办,张廷玉从大局,从庶民百姓生死忧戚考虑,也只能将错就错,违心地辅佐新君了。朱子曰:“治乱系于宰相。”他也就尽一个宰相、一个臣子的所能,使新皇帝在新朝多多体恤庶民,不滥杀无辜不兴冤案,延续康熙朝的太平盛世,也就阿弥陀佛了。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过了老半晌,胤禟着了魔似地咕咕哝哝一声:

    “这就奇了,皇上明明有意传位给十四阿哥,怎么就传给了老四呢?”

    胤禩愤怒得眼中冒火,额上青筋蹦跳。狠狠盯着隆科多,吞了好一阵唾沫,终于说道:“隆科多舅爷,若有矫旨,天诛地灭!你能否将遗诏当众展示给兄弟们看看?”

    “当然可以!”隆科多把遗诏斜对着众皇子,晃了一晃,“你们可仔细看清啊。”

    “谢恩!谢皇阿玛隆恩,为天下臣民选了个好皇帝!”胤祥第一个山呼海啸,磕头磕得额头发青。接着胤祹、胤恒等几个小阿哥也跟着叩头奉旨。胤祉回头看一眼脸色铁青的胤祯,心知如不再吱声,后果不堪设想,忙也叩头道:“臣胤祉谨遵父皇遗命!”

    隆科多一手紧捂着砍老锁匠血迹未干的剑柄,走到直挺挺跪着一声不吭的胤禩、胤禟、胤礻我身边,冷冷地问:

    “你们三个阿哥,不想奉诏吗?”

    “不是不奉诏,”胤禩的目光骨碌碌转了一圈,找了个理由强自镇定地说道,“十七阿哥胤礼还没来,是否把他找来好一起听旨?”

    胤祥咧嘴一笑,嘲弄地说:

    “十七阿哥奉圣命统帅丰台营三万兵马,在园子外宿卫!”

    至此,胤祯方知大事已经成功,一口浊气吐了出来,几乎瘫软在地上,就势伏地抢天撞地悲恸地哭道:

    “万岁啊万岁!您在位六十一年,吃……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做儿子的还要让您呕气……您驾鹤归天,为什么要我来当这个大任啊……阿玛呀……”

    “万岁!”张廷玉和隆科多、李德全和邢年,不约而同奔了过来,扶起哀哀痛哭的新皇帝胤祯。张廷玉一边挪椅子请他坐下,一边劝慰说:

    “此乃大行皇帝深谋远虑,授您帝位,您千万不可推辞了。现在,宜先定大事,方可筹办一应丧仪。”

    因仍有三个兄弟没有明示奉旨,胤祯兀自还在掩面哭泣假意推辞。张廷玉心知肚明,那遗诏上做的手脚,没有胤祯参预,隆科多独自是断断不敢行事的。他不再犹豫,到了这一步只能忠心事主。遂顺着新皇帝虚意推辞的心思,震震袍冠,冲众人委婉说道: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今日之事,上有先帝遗诏,下有群臣拥戴,万岁何得再辞?”他将胤祯的坐椅挪了挪,让其正对着跪地的阿哥们,转过身与隆科多一同跪了下去,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参见万岁爷,行三跪九拜礼!”

    急得抓耳挠腮的胤祥就要说这些话了,现在由顾命大 臣张廷玉说了出来,自然比他说胜过十倍。他带头一声高呼:

    “万岁——!”

    接着在寝宫侍候着的所有侍卫、太监、太医、宫女,全都跪了下去,齐声呼喊: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阿哥无一遗漏,总算全都叫出了口。

    胤祯用感激的目光望了张廷玉一眼,迅速结束了他虚与委蛇的推辞。立即以新皇上的身份站了起来,微笑地向众兄弟抬了抬手,用使人感动的语调说道:

    “兄弟们起来!”干戈化玉帛,他甚至用温和的目光瞅着胤禩、胤禟、胤礻我等几个兄弟,只要承认他,让他做皇帝,他此时此刻可以答应给他们更大的官做。他收回目光,拭去脸上的泪珠,仍然以悲天怜人的口气说道,“没想到父皇骤然驾崩,更没想到父皇把这样一个重担交付给朕。既然到了这一步,朕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胤禩心里像有一百条毒蛇咬着似地想:还未登基就一连说了两个“朕”,还要说他不想干,真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那个“朕”却还兀自在说:

    “目下百事待理,一时还想不出个头绪。朕想,如今上书房人手少,得增补几个。外头的人朕还不熟,只好请三哥、八弟进来帮着料理。就请八弟做上书房总理王大臣吧!里头有你们几个,京师防务暂由十三弟维持。咱们先把 大行皇帝的庙号确定下来,接着再接见园里的大臣——十三弟,你去传旨!”

    “扎!臣领旨。”

    胤祥夸张地深深叩了个头,大步流星出去了。

    张廷玉见胤祯多少还有点不自然,众阿哥还在懵着,倒是封了总理王大臣的胤禩松弛下脸来,心想八爷不会掣肘了,便率先进言道:

    “皇上的主意很是。奴才以为先帝一生经文纬武,一统华夏,虽是守成,实如开创。所以似可定为仁祖皇帝。”

    “哦,张廷玉说的也对。”胤祯沉吟子半晌,又道,“不过,我朝已经有了两个‘祖’帝。太祖之后,又有太宗,世祖奠定天下,称为祖当可。大行皇帝仁孝性成,天赐智勇,朕以为应拟为‘仁宗’。”

    “祖者,始也!”胤禩有了安抚,一时心平气和下来。便思谋道,“大行皇帝乃第二代,用‘祖’不妥,倒不如用‘武宗’二字。”

    “武宗二字不妥,”隆科多说,“明武宗就是昏乱之君,主上岂可与他同号?听起来也不美。”

    胤禩一听隆科多开口,平静的心态顿时又冒起火来,一哂说道:“武宗不好,就世宗。国祚又长远,子孙又光鲜,岂不甚佳?”

    张廷玉一听心里着急。因为这话暗含着对新君胤祯的讥剌,生恐皇帝听了出来,忙接口道:

    “世宗也不甚美,不足以概括先帝一生功业。”

    “张廷玉一派胡言!”胤禟终于找到了发难的时机,“‘世’字不美,将我朝‘世祖’置于 何地?‘宗’字不美,何以置我朝‘太宗’皇帝?”

    胤祯知道老九是借风点火,企图捣乱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如果开头不打个下马威,今后咋办?遂挪了挪身躯,冲张廷玉说道:

    “张廷玉,把大家说的都写出来,由朕斟酌。”

    张廷玉忙至案边,援笔濡墨疾书几行,递了过来。胤祯接过略略一看,说道:

    “张廷玉说得好,‘虽是守成,实同开创’,所以称祖未为不可;皇上一生开疆拓土,教化臣民,伟业难述。‘神化难名曰‘圣’,所以朕意定为‘圣祖’!”

    说罢,不待众人再议,从案上拿过裁纸刀,向右手中 指一搪,用血写出“圣祖”二字。”

    新皇帝见了血的,谁还敢再议?胤禩、胤禟、胤礻我对老四的凶狠了如掌指,早噤若寒蝉。

    “至于朕的帝号,朕想可以随便些。”胤祯一滴血镇住了兄弟们,曲身立起踱了两步,缓缓言道,“朕名胤祯,帝号取个谐音,就叫‘雍正’吧!”其实这“雍正”二字,从他封“雍亲王”那天起,就不知在心里默念过多少遍了。他仰起脸,终于筹躇满志地,“其余兄弟们要避讳,一概将‘胤‘字改为‘允’,也是谐音,叫起来方便,听起来亲切——”忽然回头对隆科多,“隆科多,去澹宁宫传旨,朕要见见六部降卿大臣,计议大行皇帝丧事。别的兄弟随朕左右参赞朝务,朕心里悲痛迷乱,离不开你们!”

    其实,他是怕把这些兄弟放出去,在外头乱事。

    “扎!”隆科多尽管身为国舅,但在这个残暴出名的外甥跟前,一点不敢乱动,恭身退出。

    阿哥们虽还有几人不服,但人在屋檐下,谁还敢强出头?见他如此专横拔扈,也只得忍气吞声,先保全性命再说。遂一齐叩下头去,高呼:

    “雍正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发旨年羹尧:六百里快马传十四阿哥回京奔丧,可带十名随从骑兵。”雍正眼里闪着寒光,“国家大变,要严防奸佞小人作乱。着兵部下牒将九城暂时封闭,天下兵马 非奉朕旨意,不得擅动一兵一卒,违者立斩!”

    新皇帝说一声,张廷玉在一旁答应一声,笔走龙蛇。须臾,几道紧急措置诏书便明发出去了。

    斯时,隆科多走了进来,雍正让太监略一整理衣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