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皇子悼忠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章 皇子悼忠臣 (第2/3页)

士有称‘解驾’,有称‘遁化’,尼姑有称‘迁化’、‘舍寿’,僧逝称‘迁形’、‘示灭’,不一而足。”

    “张中堂学富五车,”胤祉感叹道,“且记力惊人,但不知卿对‘石鼓文’之考证若何?”

    “石鼓文作于何代,言人人殊。”张廷玉策马跟上诚郡王道,“唐韦苏州、韩昌黎等定为成周之物,宋董逌定为成王所作,欧阳公、朱子及郑渔仲,皆疑莫能定。惟金人马定国决为宇文周物,他以字画为断,似难据依。在下以为应为汉代所制。中有‘趍趍六马’句,周制驾四,至汉始驾六。书五子之歌曰:‘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我以为此必汉人目习汉制,脱手见之于石鼓文也!”

    “中堂考据精微,佩服,佩服!”

    说古道今,路途在急骤的马蹄下飞逝。在天津卫、德州、泰安、徐州、淮南安宿了五个夜晚,有钦差王爷和当朝宰相路过,且又是为前宰相致祭、奔丧,三省各州府官员,自然设素帐路祭,恭迎恭送极礼隆重。每到一地,驿站将所有跑疲了的马匹全数更换,所以只花六天时间,便抵达桐城六尺巷张府老家。

    十一月辛亥旁晚,钦差致祭奔丧马队抵达桐城,小小山城沸腾起来了。安徽、江苏两省督抚及州、县官吏,在城门口黑鸦鸦跪了一大片,瞧热闹的庶民百姓,倾城而出,挤挤挨挨站在自城门直达六尺巷的街道两边。钦差大臣胤祉和张廷玉兄弟在城门外下马,向迎接的地方官员致意,而后与督抚携手步行直抵六尺巷。

    六尺巷宰相府宅,黑压压偌大一片屋宇,正房杂屋算起来有六十多间,还有围墙围起的数亩花园、菜地。但这是皖北山乡的农家大杂院,根本不能与京城的官邸相提并论,甚至也不能与县衙相比。能够住人的房屋也就三十来间,张英告老还乡,唯一修葺过的是他的两通间书斋和一间卧房,此外把花园一处赏梅亭油漆一新。家府总管、堂侄、下人、丫头们的房子,原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老宰相故世,桐城张姓族人全都来六尺巷帮忙,粉刷装修了十几间房,准备当朝宰相张廷玉兄弟妯娌回来居住。至于灵堂安设、入殓暂厝、香火、道士、守灵、应酬凭悼,都分工负责,各司其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唯一的是文端公的陵寝,需廷玉兄弟回来最后拿主意。

    算起来,文端公张英已辞世十多天,用窖冰冰着的遗体已经入殓,移厝六尺巷张府近旁的张氏祠堂。祠堂大门扎着拱形松枝,缀满白花,披着黑纱。设在祠堂正堂的灵堂,当中摆着素花环绕的紫檀棺木,东西墙上,悬满周边省府疆吏名人亲友的挽联、唁幛、悼幡,正中设张文端公英灵位。

    六天飞马奔弛,其疲惫可想而知。在张府堂屋、横堂屋、疏厅铺设开三十多桌酒席,张廷玉兄弟陪钦差诚郡王胤祉、两省督抚及地方官员、鄂伦岱的兵将吃过晚膳,张廷玉亲自送郡王爷、督抚到县衙馆舍歇息。回到府上,率兄弟、妯娌、儿女、子侄、宰相府来的家仆、丫头,来到张氏祠堂,哭拜了父亲的英灵,把康熙皇帝御制挽联高悬正墙上方。

    紫桐亲自倒水给老爷盥洗,铺好床褥,又给浑身骨头像散了架的老爷好一阵按摩,方才躺下。

    当夜无话。

    第二天,张氏兄弟和族人商定,丙辰日举行公祭,现在尚剩四天时间。别的都好安排,问题是诚郡王呆在县衙这种小地方,坐等四天后公祭,他能耐得住寂寞吗?正在为难之际,曹寅、曹頫父子吊丧来了,还带着四岁多一点的雪芹。曹寅是文端公的挚友,张廷玉陪驾康熙南巡,也多次在织造府廨驻跸,跟曹寅父子也有很深的交情。曹氏父子拜过灵后,听说诚郡王胤祉在这里没人陪同,曹頫便自告奋勇地说:

    “衡臣兄,没事,这几日由下臣陪郡王去游桐城名山胜景罢了,三王爷是个博学君子,一定乐意。”

    曹寅也道:“说来,曹家跟三王爷还有点丝瓜搭柳叶的亲戚缘由,就是跟八爷、十爷都有些来往,我们祖孙三人去陪王爷,没事。你就放心好了。”

    张廷玉一想也好,当即陪曹家三代去县衙胤祉下榻的馆舍见过面,禀报过公祭日期,张廷玉致歉道:

    “王爷,距祭还有四天,臣下忙于丧务,不能亲自陪同,想请曹年伯父子陪王爷游冶几日,不知当否?”

    胤祉安慰说:“张中堂,你去忙你的。我跟曹家是老朋友了,正好在一起叙叙旧,一起走走更好。”

    这以后几天,张廷玉让大弟廷璐夫妇、紫桐、若霭等儿孙辈在祠堂守灵,向前来吊唁的人磕头,他和廷瑑以及族上长辈,便去勘查选择父亲的陵寝。

    父亲生前,对族人同辈曾有过暗示,他百年之后想长眠在桐城县城北的龙眠山。龙眠山青葱绵延数十里,风光独秀,山峦起伏,究竟将长眠地安在何地,却没明示。一连两天,张廷玉一行领着风水先生,带着罗盘,踏遍龙眠山十多个小山头,终于选好了父亲的墓地。此山两边,各有一条小溪,名曰双溪。后枕龙眠山主峰,两厢有左青龙、右白虎两山环抱,山谷间双溪碧水长流,也的确符合父亲既是一代名相,又向往作田舍郎的雅趣。张廷玉在距父亲陵地五里之遥,还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小山头,作百年之后的风水宝地。

    第三天,他便领着数十名工匠、夫力,为文端公的陵墓规划放线,设计墓首、墓碑、墓围、祭案、墓引诸项工程。龙眠山上有上好花岗石,决定就地取材,请来数十名石匠,雕凿石坊、石人、石马、石柱,所须白玉大理石墓牌及镌刻康熙御制挽联的石料,即刻派人去江宁采办。如此筹措妥贴,公祭前一天,张宰相墓便动土兴工。因为皇上只给张廷玉三个月丁忧之期,规模宏大的陵墓工程,务必在三月内峻工,棺椁入土为安,那时张廷玉便可放心回京城视事了。

    公祭前一天,乘载妇孺弱童和物资的几辆马车,也顺利抵达六尺巷。

    丙辰日这天,天高气爽,暖暖的冬阳高悬天际,一丝儿云彩也没有,仿佛预示着张氏家门有福。六尺巷宅第和张氏祠堂,处处缀着白花,披挂黑纱,灵幡幢幢。在公祭地的张氏祠堂,大院内外,一溜儿排开数十张八仙桌、坐凳坐椅,供各路致祭官员喝茶歇息。

    巳午时分,三声三眼铳轰响,鞭炮炸个不停,锣鼓响器奏起了哀乐。斯时,大街上人声鼎沸,锣声镗镗,“钦差致祭张文端公英”旗幡开路,华罗伞盖,袍服衮衮,顶戴生辉。在观瞻的城民裹拥下,这一路致祭人马缓缓朝张氏祠堂走来。最前面,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便是钦差大臣诚郡王胤祉,江南织造曹寅父子,安徽、江苏总督、巡抚、布政使、督军、将军和州、县官吏,以及桐城耆宿、文端公生前好友。

    张氏祠堂院坪里,跪着以张廷玉为首的张氏合族男女百数十人,血亲全都是麻衣孝服。钦差大臣胤祉王爷下马步入灵堂,在摆满供果供品的案前,亲自拈了三炷香,向张文端公棺椁及灵位叩拜,并致词曰:

    “张文端公以古稀之年,驾鹤西去。当今天子闻噩耗不胜惊忧,着皇三子、诚郡王胤祉千里驰奔桐城张府,代圣上致祭于灵前。乌乎!文端公乃本朝名相,恭躬拘谨侍候皇帝近四十年,为君分忧,为国操劳,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