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一样的历史(六) (第2/3页)
接下来的六年中,以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开明派”与被李太后控制的内阁“守旧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直到现在,即明历二百一十年(公元1578年),政治斗争才有了最终的结果。
“皇上,时辰到了!”
小皇帝回过头来,朝侧后方的母亲看去。
李太后闭上了眼睛,暗暗长叹一声之后,朝着年幼的皇帝微微点了下头。
随即,在内务官员的帮助下,小皇帝拿起帝国印玺,在面前的文件上盖上了帝国皇室的印章。随即,帝国印玺被放入了一只锦盒之中,由内务官员送到了首辅张居正的面前。
似乎心有他想一样,略微迟疑了一下,张居正才接过了装有帝国最高权力标志的锦盒。
到此,帝国皇帝向内阁全面移交权力的仪式正式完成。
当日,神宗皇帝颁布诏书,移居西苑(现中南海)。
次日,张居正下达帝国内阁府第一千五百八十三号法令,也是帝国内阁府下达的最后一道法令:授命徐阶改组帝国议政院,并且正式授予议政院立法权。
半年之内,帝国第一次议员选举结束,一千三百二十一名当选议员入主帝国议政院。
到此,帝国政治改革完成了最为重要,也是最具有资本主义特点的改革。
实际上,由张居正推动的“议政改革”并不是帝国首创的,而是从远在万里之外的尼德兰革命中吸取的经验。
当时,尼德兰革命刚刚爆发,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尼德兰各省成立了联合执政机构,并且在执政机构外设立立法机构,由各省推选立法委员。也就是说,初步完成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分割,并且使拥有立法权的议会具有约束与监督政府的实质性权利。
尼德兰资产阶级的开创性举措给了张居正极大的帮助。
当时,帝国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能限制内阁的权力,内阁就不是完整的,也不是真正的内阁,同时也无法打消皇室复辟的野心。
说白了,帝国需要一个不属于皇室,由资产阶级掌握,独立于内阁运作的权力机构。
扩大议政院的职权范围,并且授予其立法权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
正是如此,张居正名垂千古,成为了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与改革家。
虽然,张居正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三权分离”体制,当时司法权仍然掌握在帝国内阁府的手里,但是设立真正意义上的议院,并且赋予议院足够的权力,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另外,张居正还为帝国的发展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
以往,帝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守旧地主阶级的矛盾都是通过内战的方式爆发出来,结果必然产生严重的破坏,消耗帝国的实力。
张居正却用和平的方式化解了帝国的内部矛盾。
也就是说,张居正首创了“渐进改革”的发展模式,从而避免了大规模内战对帝国所产生的严重破坏。
这也是后来史学家最为推崇,也是张居正最受后人敬仰的地方。
只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渐进式的改革,还是激进的内战,随着帝国资本经济的飞速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