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帝国主要战舰年表(巡洋舰篇) (第2/3页)
家口”号(三十九年),“保定”号(四十年),“廊坊”号(四十一年)。
威海造船厂:“沧州”号(三十八年),“邢台”号(三十八年),“衡水”号(三十九年),“邯郸”号(三十九年),“东营”号(四十年),“滨州”号(四十一年)。
京唐造船厂:“德州”号(三十八年),“聊城”号(三十八年),“菏泽”号(三十九年),“泰安”号(三十九年),“济宁”号(四十年),“枣庄”号(四十一年)。
湛江造船厂:“烟台”号(三十八年),“潍坊”号(三十八年),“日照”号(三十九年),“临沂”号(三十九年),“莱芜”号(四十年),“海阳”号(四十一年)。
全新的设计赋予了河北级强大的战斗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级战舰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在主力舰队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主要任务就是前进侦察,并且指挥驱逐舰对付敌方的鱼雷艇,掩护主力舰。相对而言,河北级执行的破交任务并不多,却相当有名。“沧州”号在被击沉之前,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在大西洋上击沉了五十七艘,总计三十八万载重吨的商船。战争期间,该级巡洋舰先后有十四艘战沉,其余十艘也在战后陆续退役。
江南级:
随着战争临近,帝国迫切需要更多巡洋舰来保护主力舰免受敌人鱼雷艇的威胁,以及打击敌人的海上生命线。东北级与河北级的优秀性能让帝国海军更侧重发展快速巡洋舰,江南级应运而生。明历五百四十年,河北级的建造工作还未完成,帝国内阁就批准了江南级的建造工作。该级战舰前后共建造七十二艘,其中:
崇明造船厂:“苏州”号(四十一年),“无锡”号(四十一年),“常州”号(四十二年),“镇江”号(四十二年),“马鞍山”号(四十三年),“芜湖”号(四十三年),“宣城”号(四十四年),“铜陵”号(四十四年),“池州”号(四十五年),“黄山”号(四十五年),“安庆”号(四十六年),“黄冈”号(四十六年),“鄂州”号(四十七年)。
威海造船厂:“黄石”号(四十一年),“孝感”号(四十一年),“荆州”号(四十二年),“咸宁”号(四十二年),“湖州”号(四十三年),“嘉兴”号(四十三年),“绍兴”号(四十四年),“宁波”号(四十四年),“舟山”号(四十五年),“台州”号(四十五年),“温州”号(四十六年),“金华”号(四十六年),“丽水”号(四十七年)。
京唐造船厂:“衢州”号(四十一年),“景德镇”号(四十一年),“上饶”号(四十二年),“鹰潭”号(四十二年),“九江”号(四十三年),“宜春”号(四十三年),“新余”号(四十四年),“抚州”号(四十四年),“吉安”号(四十五年),“岳阳”号(四十五年),“宜阳”号(四十六年),“湘潭”号(四十六年),“衡阳”号(四十七年)。
湛江造船厂:“常德”号(四十一年),“张家界”号(四十一年),“怀化”号(四十二年),“娄底”号(四十二年),“邵阳”号(四十三年),“南平”号(四十三年),“宁德”号(四十四年),“三明”号(四十四年),“毫州”号(四十五年),“阜阳”号(四十五年),“宿州”号(四十六年),“蚌埠”号(四十六年),“滁洲”号(四十七年)。
连云港造船厂:“徐州”号(四十三年),“连云港”号(四十三年),“宿迁”号(四十四年),“淮安”号(四十四年),“盐城”号(四十五年),“泰州”号(四十五年),“南通”号(四十六年),“安阳”号(四十六年),“濮阳”号(四十七年),“鹤壁”号(四十七年)。
基隆造船厂:“新乡”号(四十三年),“焦作”号(四十三年),“洛阳”号(四十四年),“开封”号(四十四年),“商丘”号(四十五年),“周口”号(四十五年),“平顶山”号(四十六年),“许昌”号(四十六年),“南阳”号(四十七年),“信阳”号(四十七年)。
江南级不但是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最多的一级快速巡洋舰,也是蒸汽时代帝国建造最多的一级巡洋舰。因为由连云港造船厂与基隆造船厂建造的二十艘有所改进,所以有人将这二十艘称为“江南级乙型”,将另外四家造船厂建造的五十二艘称为“江南级甲型”。实际上,两者并无多大区别。大战期间,江南级非常活跃,是战场上名副其实的多面手,被用来执行除战列决战之外的几乎所有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级舰击沉了二百三十五艘敌舰,并且在破交作战中击沉了三千五百七十八艘,总计八百九十七万载重吨的商船。可以说,江南级的卓越表现为帝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大战中,一共有三十五艘该级战舰被击沉,战后剩余的三十七艘陆续退役。
西南级:
帝国在大战期间设计并且建造的唯一一级快速巡洋舰,原本计划建造七十二艘,后因资源有限,需要集中力量建造更加重要的主力舰,实际只完成了三十六艘。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帝国内阁正式批准了该级巡洋舰的建造工作。其中:
崇明造船厂:“绵阳”号(四十七年),“广元”号(四十七年),“巴中”号(四十八年),“达州”号(四十八年),“南充”号(四十九年),“德阳”号(五十年)。
威海造船厂:“资阳”号(四十七年),“内江”号(四十七年),“自贡”号(四十八年),“泸州”号(四十八年),“宜宾”号(四十九年),“眉山”号(五十年)。
京唐造船厂:“乐山”号(四十七年),“雅安”号(四十七年),“攀枝花”号(四十八年),“西昌”号(四十八年),“广安”号(四十九年),“遂宁”号(五十年)。
湛江造船厂:“万州”号(四十七年),“梁平”号(四十七年),“酉阳”号(四十八年),“石柱”号(四十八年),“涪陵”号(四十九年),“荣昌”号(五十年)。
连云港造船厂:“遵义”号(四十七年),“铜仁”号(四十七年),“毕节”号(四十八年),“安顺”号(四十八年),“六盘水”号(四十九年),“迪庆”号(五十年)。
基隆造船厂:“丽江”号(四十七年),“楚雄”号(四十七年),“昭通”号(四十八年),“曲靖”号(四十八年),“大理”号(四十九年),“玉溪”号(五十年)。
作为快速巡洋舰的巅峰之作,西南级不但速度出众,其防护能力也得到了加强,甚至能够媲美战前建造的松江级装甲巡洋舰。只是在战争期间,帝国有限的资源必须首先保证主力舰的建造工作。另外,西南级形成战斗力的时候,大战即将结束,所以其在战场上的表现远不如前三级轻巡洋舰。大战期间,只有五艘西南级快速巡洋舰战沉,其余三十一艘在战后继续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仍然有十八艘在帝国海军中担任主力,并且先后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华南级:
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针对西南级的一些毛病,进行修改之后的一级快速巡洋舰,原本计划建造三十六艘,后因战争结束,在正式动工前被叫停,后根据《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规定,放弃了建造计划。
东南级:
设计工作始于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中,针对快速巡洋舰在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做了大量改进,初步具备了轻巡洋舰的雏形。后因战争结束,建造工作还未安排就因条约规定而放弃建造。
西北级:
设计工作始于明历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初,基本上完全放弃了快速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排水量,增强了防护与火力,可以说是战后轻巡洋舰的鼻祖。后因《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规定,放弃建造,但是其设计思路,以及为之开发的新技术都用到了后来的轻巡洋舰上。
重巡洋舰: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产物,在最大限度的强调火力之下,速度与防护并重,用来对付敌人的巡洋舰,并且适度承担舰队决战任务的巡洋舰。
威慑级: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签署后,应对新时代的海上威胁,帝国海军设计的第一种重巡洋舰,继承了一战前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思想。原本计划建造六艘,后随日本海军的“古鹰”级服役,威慑级明显落后,最终其建造数量被削减到两艘。
“威慑”号:明历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五月八日在崇明造船厂开工建造,明历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三月十一日下水,次年一月二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震慑”号:明历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八月十一日在威海造船厂开工建造,明历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五月七日下水,次年二月二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为大量继承了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思想,威慑级作为重巡洋舰并不合格。另外,帝国海军并不重视重巡洋舰,因此威慑级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帝国海军应对《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中对巡洋舰的性质界定的某种回应。
决心级:
明历五百五十五十九年(公元1927年),随着日本海军的三级重巡洋舰陆续服役,或者开工建造,同时大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或者战争期间建造的装甲巡洋舰达到了服役期限,帝国海军急需一种能够对抗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顶替即将退役的装甲巡洋舰的战舰。在此情况下,决心级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提上日程安排。明历五百六十二年(公元1930年)底,决心级的设计工作完成,帝国内阁随即批准建造八艘,其中:
崇明造船厂:“决心”号(六十四年),“决断”号(六十六年)。
威海造船厂:“决意”号(六十四年),“决定”号(六十六年)。
湛江造船厂:“决胜”号(六十四年),“决然”号(六十六年)。
基隆造船厂:“决算”号(六十四年),“决战”号(六十六年)。
作为帝国海军第一级真正意义上的重巡洋舰,也是帝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重巡洋舰,决心级的性能并不落后,在某些方面甚至能与日本海军的利根级媲美。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八艘决心级重巡洋舰都没有来得及进行全面改进。另外,帝国海军内部对重巡洋舰的战术使用范围存在很大的争议。结果,八艘决心级重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并没有能够达到海军的预期。
安海级:
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5年),得知日本与美国都在设计超级巡洋舰,且在日本不续约的情况下,《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将自动作废,帝国海军立即着手设计一种更强的重巡洋舰。在最初的设计计划中,安海级已经具备了后期大型巡洋舰的雏形。后来得知日本的超级巡洋舰计划并不存在,美国也没有建造类似巡洋舰的计划后,考虑到成本问题,帝国海军降低了对安海级的性能要求,从而使安海级成为了一级标准的重巡洋舰。这也是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范围之内,设计的最后一级重巡洋舰。该舰原本计划建造八艘,后只批准建造四艘,最后只建成了两艘。
“安海”号: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一日在崇明造船厂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