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四 白云苍狗(大结局) (第2/3页)
边境纠纷。随后三个月里,明军李定国部翻过了若开山,占据孟加拉,西北军则攻破了喀布尔——这可以说是莫卧儿帝国的发源地。
战争持续了六年,南北两支明军共三十万众。在斯里兰卡结束了莫卧儿帝国的历史,大明多了一个印度都司。
隆景三十一年,因为战争渐渐远去,军功贵族们不得不寻求新的立身之本。他们跟着皇帝陛下的投资方向,将新领地上获得的战利品投入了科学研究之中。在其后的十年中,大明就像是科学家的游乐场,只要有一个异想天开的设想,就有人愿意为之投钱。
因为这些军功贵族才是科学技术的最终获益人。所以知识产权在大明受到的重视远比朱慈烺的期望更有过之。
隆景三十七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研制成功。电力在经过三十一年的孕育之后进入了这个世界。
隆景三十八年,皇家电力集团成立。同年底,其下属的灯具集团日产照明灯泡五千个。到了三年之后,随着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飞速进步,灯泡集团在全国三十九家厂房的日产量达到三万个,并且持续上涨。
隆景四十年。以化学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四轮车出现在了京师街头。
隆景五十年,宋应星终于完成了他早年的内燃机计划,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发动机。然而此时大明的电动机已经成为了主流,人们更愿意使用没有污染的电动机,而且几乎没人能够从新诞生的内燃机中看到前景。
宋应星只得将内燃机送给了皇帝陛下。据说这个烧汽油、脏兮兮的机器,可以成为一种飞行器的心脏——除非电池发动机能够克服其不稳定性和过于昂贵的造价等缺点。不过皇帝陛下一如既往,先将这种新动力机器用在了火车上,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载能力。
随着内燃机车的出现,大明的交通脉络持续性地上涨,各种工业原材料的开采也变得更为高效。
在隆景五十年至隆景六十年的十年间,生产力呈现出爆炸式的进步,所生产的物资几乎是过去三百年的总和,以至于计量单位都不得不十倍、百倍地扩展。
隆景六十七年,朱慈烺在享国六十七年之后,在自己米寿——八十八岁生日那天,将皇帝位传给的已经头发斑白的皇太子朱和圭。
朱和圭在儒学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对于姗姗来迟的皇帝宝座并没有半分兴趣。
他甚至拒绝了儒臣们改元的建议,宣布从自己开始,乃至于嗣君,将继续使用隆景年号,让这个伟大的时代千秋万载延续下去。
面对儿子的表态,朱慈烺没有半点欣慰。
因为作为帝国情报机构的创始人,朱慈烺很清楚这背后蕴藏的真相。
皇次子朱和圻掌握了令全世界惊恐的皇明近卫军;皇三子朱和垣控制着皇家旗下的诸多产业,尤其包括皇明报业和铁路、航运;皇四子朱和垠随着傅山修道,被朱慈烺册封的全真大方丈,在民间有四太子的说法,颇为信众尊崇;
皇五子朱和坍毕业于经世大学法学院,年轻时就去了欧洲,担任皇明驻泰西诸国的大使,主持了第一次世界性质的大会,在“尊重他国领土”问题上,迫使全世界承认了现在大明的疆域,在国内清流和青年中颇得人望。
他还以大明军力为后盾,起草了国际法,成立广州国际刑事法庭。对海盗、贩奴、种族屠杀等反人类罪刑进行审判,在泰西盟友的帮助下,让大明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帝国。
当朱和圭戴上的皇帝冠冕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处境没有丝毫改变,他仍旧生活在圣明伟大的父皇的阴影之下。
“既然我无法改变,你们谁都不要改。”
新皇帝在心中已经想好了那个飘渺的“宪法”。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父皇口中听说的利器。
“订立宪章,日后皇帝垂拱而天下治,这样不好么?”朱和圭问父皇道。
朱慈烺看着一样散发着年迈气息的长子,在和煦的阳光下颇有些倦意,强打精神问道:“你想换回什么?”
朱和圭丝毫不惊讶父皇的思绪敏捷。
“我想用这个保障,换回帝室对皇家资产的控制权。”朱和圭道。
在朱慈烺手中,帝室自然可以利用自己的股权对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然而朱慈烺一放手,朱和圭就发现经营权其实已经落在了弟弟们的手中,自己空有股权。但是要影响经营却不得不冒着鱼死网破的危险。
半个世纪以来,资本的力量已经占据了上风。
“我一直说你天真,你还不服气?”朱慈烺近乎喃喃道。
“父皇,我仅有的天真也早就已经消磨殆尽了。”朱和圭几乎爆发出了数十年的压抑,大声道:“为何父皇看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已经很努力地做好一切事了!”
朱慈烺重重叹了口气,道:“如果你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希望你什么都不要改动,就像你延用隆景年号一样。直到你的子孙中出现一位强势的帝王,或许能够重振帝室。”
“如果……”
“如果你要就此跟你的弟弟们摊牌。我担心你的子孙只能做一个用印的傀儡了。”朱慈烺道:“不过不管怎么说,好歹不会有第二次的奉天靖难,也不会被自家百姓推上断头台,再发生闯贼献逆的惨事,你也可以知足了。”朱慈烺闭上了眼睛,再也无力多说什么了。
对于一个即将走到人生终点的老人来说。看到儿子们自相残杀实在是桩悲惨的事。
朱和圭走出太上皇帝寝宫的时候,觉得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一般。他如今已经不可能被别人左右了,因为他本身就是当世大儒,在影响着别人的思想。他也有了自己的学派,以及众多弟子。然而这些人中却罕有能够看清时事的俊杰。而碍于大明的官僚体制,即便他是皇帝,也不可能破格提拔这些弟子。
——我要自己掌握一些事。
朱和圭心中暗暗做出决定。
……
隆景六十八年,一则噩耗通过有线电报传到了京师。
定王朱慈炯薨,因为没有儿子,只能面临除国的境况。
朱慈烺在三个月后,见到了满头白发的定王妃卢氏。
“虽然定王国除是必然的,但你放心,朝鲜那边的产业仍旧是你的。你日后在京师的生活无需顾虑。”朱慈烺道。
卢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