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48 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48 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 (第2/3页)

高,有仙则名?

    岳东直接反问:是一个意思吗?氛围在哪里?起名叫仙人洞就行了?为什么不体现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什么只在山体上做文章?

    又有人提出立刻改名字。

    岳东当然不同意。

    这种情形下的改名字,相当于把游客当傻子,本来开发和改造新景点可以说是因为某个民间传说,如果为了突出“龙”字和配合其他的景点才改名字,算什么?因为不招人待见,所以换了个名字骗人?

    那还不如在收费的景点和项目周边少一些商业元素,多点免费的比如古韵歌舞,让游客觉得值回了票价,就算只有一杯免费的清茶、一个应季的桃子,都会让游客心里面暖暖的。

    免费的景点和项目也别商业化氛围那么浓,人家想拍张照留念,结果怎么取景都难以绕开摆摊设点的,美好的心情都给破坏了,还会去花钱买东西?

    其实摆摊设点是有技巧的,不是说堵在游客必须看的方向,游客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设置在必经之路的歇脚处,比堵在游客眼前好得多。

    有不止一个人觉得必经之路的歇脚处太少,岳东的这个建议不太可行。

    岳东也没法怪这些人发散性思维不够,这个年代脑筋活络的真不太多。

    岳东就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们:歇脚处太少,可以创造啊!

    就像那棵半山腰的大槐树,把地面平一平,绕着大槐树摆上石凳,是不是个歇脚的好地方?

    靠着山崖那边的斜坡,其实是山上成年累月冲刷下来的泥土石屑等堆积物,挖进四五米不成问题,至少可以安排五个经营户,别同质化造成恶性竞争就行,还不比在上下路上摆摊好?

    之前上山的急匆匆没心思看,下山的急着下去歇歇,大多只是扫一眼就过去,有了大槐树下的石凳可就不一样了。

    如果经营户们再有点眼力,看见有人有歇脚的意思就赶紧递条毛巾过去,说刚才风大可能落了灰,擦擦再坐。说游客心里会怎么想?谁出门在外不希望有人关心自己?谁花钱旅游不希望受到礼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